南溪書院:半畝方塘頌千年(跟著唐詩宋詞去旅游)

本報記者 鐘自煒

2020年01月30日08:0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南溪書院毓秀亭。
資料圖片

  觀書有感

  朱 熹(宋)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出福建省尤溪縣城,向南數十裡的公山之麓,坐落著一座飛檐斗拱、青瓦白牆的宋代風格建筑。這裡,就是南宋著名理學家、教育家朱熹的出生地。

  1123年,朱熹的父親朱鬆擔任尤溪縣尉,去官后便寓居於此。1130年,朱熹在這間館舍裡出生,他通過努力,成為一代理學宗師。1253年,宋理宗賜額“南溪書院”,自此聞名天下。

  古朴庄嚴的書院建筑面積1000平方米,有韋齋祠、觀書第、毓秀坊、毓秀亭等建筑。步入書院,文公祠前的一片方形水塘尤為特別,方塘波光粼粼,相傳即《觀書有感》所說的“半畝方塘”。

  其實,這只是《觀書有感》的第一首,第二首同樣頗具意味——“昨夜江邊春水生,蒙沖巨艦一毛輕。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前后兩首,一則借助池塘水清因有活水注入的現象,比喻要不斷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躍與進步﹔一則借助巨艦無人推動卻能自由航行,比喻學業或道德方面的精進需要積累。兩首皆是以景說理,以眼前景、身邊事入題,不枯燥不刻板,也因此成為傳世名篇。

  如今,包括南溪書院在內,由朱熹塑像、文公廣場、沈郎樟公園等人文景觀組成的朱子文化園已成為具有濃郁朱子文化氛圍的旅游勝地。

  漫步於此,匾額、楹聯、中堂、照壁等古典木工藝精品被精心布置於展館內,涵蓋了傳承朱子理學的名言警句、教化獨到的家訓家規。書院廣場上,一尊高達14米的朱熹雕塑矗立,其中人像高9.15米,代表著朱熹九月十五出生。塑像手持書本,則體現了這位宗師學問淵博。

  正堂之上,兩旁是朱子手書:“讀書起家之本,和順齊家之本,勤儉治家之本,循理保家之本。”四壁則高懸其上溯八代列祖列宗畫像﹔書院左側的兩株古樟枝干參天,高30多米,樹圍分別為10.8米和7.8米,相傳為朱熹幼時所植,人稱“沈郎樟”﹔書院附近,還存有朱熹於1171年回尤溪時手書、民國初年翻刻的“韋齋舊治”石碑,碑長約2米、寬0.7米,筆力雄勁,筆勢飛逸。

  作為朱熹故裡,南溪書院所在的尤溪,近年來充分挖掘保護朱子文化。

  2015年,隨著朱子文化園建成。尤溪按照“朱子風、閩中筑”風格,復原了文公祠、半畝方塘等文化遺存,旨在為六七歲孩童提供公益教學活動的講堂也同時啟動。


  《 人民日報 》( 2020年01月30日 06 版)

(責編:韋衍行、丁濤)

推薦閱讀

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

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

精彩推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王守信任廣東省委常委
  2. 普洱市委麗江市委主要領導同志職務調整
  3. “中國共產黨的全球視野和使命擔當”(百…
  4. 誘導性報道損害自身公信力(鐘聲)
  5. 在這裡,讀懂“偉大的開端”——中共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