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李致:做出版家,不做出版商

2020年02月05日08:10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李致:做出版家,不做出版商

李致近照 趙鳳蘭攝/光明圖片

91歲的他是巴金的侄兒,叔侄倆亦親亦友,一生中有300多封書信往來。在他心裡,四爸巴金是鮮活靈魂的精神支撐和人格榜樣﹔而在巴金眼中,侄兒是理解他比較多的人。

歲末年初,91歲的作家、出版家李致給我發來一條微信,分享他在《晚霞報》上發表的一篇辭舊迎新的歲末感懷。回首剛剛過去的2019年,他獲得了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這一年,正值他的四爸巴金誕辰115周年,巴老全身銅像於生日當天矗立於上海武康路的巴金故居﹔這一年,他的五卷六本《李致文存》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他在微信中表示:2020年一切將從零開始,無論做人作文,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字裡行間充盈著一個文化老人在鮐背之年仍不忘初心、砥礪奮進的赤子之心和執著追求。

這位知名的讀書人、寫書人、出書人、藏書人,是巴金的親侄兒,曾與諸多老一輩革命家、文藝家過從甚密。在李致位於成都的家中,目之所及的是一排排整齊的書櫃,上面放滿了各種人文社科類經典讀物,其中,魯迅和巴金的書擺在了最顯眼的位置。“我的許多有價值的書都是四爸巴金送給我的。1964年我去上海四爸家,他滿屋子的藏書令我羨慕不已,后來我每次去都拖著一紙箱書回來,需要什麼書他總買來寄給我。我的確在藏書上‘先富起來’。”李致說。

李致1929年出生於成都一個沒落的官宦之家,父親李堯枚是巴金的大哥,也是巴金名作《家》中高覺新的原型。由於家庭破產,父親在李致一歲零三個月時自殺,幼年就失去父愛的李致得到巴金的供給和眷愛,也酷愛讀書,醉心文學。叔侄倆亦親亦友,曾有親密交往和300多封書信往來。在李致心裡,四爸巴金是鮮活靈魂的精神支撐和人格榜樣﹔而在巴金眼中,李致是理解他比較多的人。

“四爸一貫主張說真話。在我12歲那年,他給我寫了四句話:讀書的時候用功讀書,玩耍的時候放心玩耍,說話要說真話,做人要做好人。這四句話不僅影響了我,也影響了我的子孫。后來,這些話成了成都巴金小學的校訓,簡化為‘說真話做好人’。”李致回憶說。

李致后來從事出版工作,也是受巴金影響。早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巴金曾任文化生活出版社總編輯,給他樹立了榜樣。在李致的出版生涯中,最令他欣慰的是抒情詩人馮至送給他的一句話:“你不是出版商,不是出版官,而是出版家。”這句話后來成了李致所在的四川人民出版社的出版指南,意在多出書,出有價值的好書。李致將其引申為“做好人出好書”。

在李致主持四川省出版工作時期,中國正遇十年浩劫后的嚴重“書荒”。為了滿足讀者如飢似渴的閱讀需求,李致大膽破除曾禁錮出版社的“地方化、群眾化、通俗化”三化堅冰,實行“立足本省、面向全國”的方針,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提出“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該賺就賺,該賠就賠。賺,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薄利多銷﹔賠,能不賠就不賠,能少賠就不多賠。統一核算,以盈補虧”。本著這一“經濟觀”,他們陸續出版了《人民的懷念》《走向未來》《在彭總身邊》《最后的年月》和關注老作家劫后新作的“現代作家選集”叢書,包括魯迅、郭沫若、茅盾、老舍、冰心、丁玲、沈從文、蕭乾等老作家的選集和巴金、曹禺的系列圖書。

談到出版家和出版商這一字之差,李致說:“‘要做出版家,不做出版商’是一個形象的比喻,它的實質是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但絲毫不是忽視經濟效益。有人指責它不適合商品經濟的發展,但我認為,書籍當然是以商品形式進入市場,但它擔負著精神文明建設的重任,決不能把它當成一般商品,更不能以營利為主要目的。”

從領導崗位退下來后,回想自己幾十年的風雨人生,李致感到經歷的許多難忘的人和事需要傾訴,於是重又提筆,以“往事隨筆”為總題,寫下了《我的四爸巴金》《終於盼到這一天》《銘記在心的人》《我的人生》《我與出版》《我與川劇》等多部文存和散文集。這些作品真實記錄了李致早年在團中央工作時,與楊尚昆、張愛萍等老一輩革命家交往的往事,以及后來擔任四川人民出版社總編輯、四川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四川省文聯主席期間,與曹禺、沙汀、艾蕪、李健吾、葉聖陶、馮至等文化名家往來的細節。文字朴實真摯,不無病呻吟,不嘩眾取寵,秉承了說真話、抒真情的“巴金精神”。“我信奉巴金所說的‘我寫作不是因為我有才華,而是因為我有感情’。當作家就是要寫,就像農民種地一樣,寫出一生經歷是我應盡的社會責任。”李致說。

“90后”李致如今仍每天在電腦前筆耕不輟。從1998年學會使用電腦至今,他已是擁有22年“腦齡”的E時代人。除了每天寫作、發郵件、“百度”資料、看新聞和影視劇外,他還時不時發幾條微信,在朋友圈點個贊。談及晚年的快樂生活,李致調侃地說:“雖然老年人在體能上已經不佔優勢,但在心態上要永葆年輕。如今不要再唱‘跌倒算什麼,我們骨頭硬’,要唱‘馬兒啊,你慢些走,讓我把這迷人的景色看個夠’。”(作者:趙鳳蘭,系中國文化報高級記者)

(責編:劉穎穎、丁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