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博物院

十三朝古都的璀璨記憶(你所不知道的一級館)

宦 佳

2020年02月25日05:2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西安博物院內唐代小雁塔古建筑群
  本文圖片均由西安博物院提供

  唐代鎏金走龍

  左:秦代高足玉杯 右:唐三彩騰空騎馬俑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長安城。

  在那座城裡,有“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暢快肆意,有“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的氣勢恢宏,有“長安大道連狹斜,青牛白馬七香車”的熱鬧繁華,也有“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的平靜祥和。

  從公元前11世紀的西周開始,先后有13個王朝在這裡建都,留下了數不清的文化遺產。如今,數千年的光陰濃縮在西安博物院中,向世人展示著這座城市的璀璨與榮耀。

  2015年2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西安博物院時說,一個博物館就是一所大學校。

  在這個集古代文物、建筑與現代化展館於一體的國家一級博物館中,你可以讀到周秦漢唐的輝煌,感受中華民族綿延不絕的文脈。

  

  呈現千年古都變遷

  2007年5月18日起,由著名建筑師張錦秋設計並主持建設的西安博物院正式對外開放。這座佔地245畝的博物院包括三部分:博物館、唐小雁塔古建筑群和城市公園。像這樣館、塔、園三位一體的建筑布局,在全國博物館界可謂獨樹一幟。

  小雁塔所在的薦福寺是唐代長安城內著名的皇家佛寺,也是唐武宗毀佛浩劫后僅存的四座皇家寺院之一,位於唐長安城中軸線東側。寺內有塔,原名薦福寺塔,建於唐中宗景龍年間,是中國早期密檐式磚塔的典型代表。據記載,唐玄奘從印度取經回來時把“雁塔”之名帶回中國,於是后人把唐慈恩寺內用來安放玄奘帶回經書的塔稱為“大雁塔”,把形似大雁塔但規模較小的薦福寺塔稱為“小雁塔”。小雁塔原有15層,上有塔剎,下有地宮。歷經千年風雨,塔頂、塔剎損毀,現存13層,高43.3米。小雁塔作為“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路網”上的宗教遺跡,2014年被收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博物院的正門對著西安市朱雀大街,也是唐長安城的朱雀大街。從唐至今,這條朱雀大街名稱未變、位置未變,僅是寬度比唐代時“縮水”不少。這正是古都西安的奇妙之處——今天的西安市區,與唐代的長安城區幾乎完全重疊。

  進入博物館中央大廳,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地面上一幅古代西安都城變遷圖。西安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歷時最久的城市。從周文王建立的豐京和周武王建立的鎬京,到秦咸陽城、漢長安城,再到隋唐時期的長安,共有13個王朝建都於此,時間長達1100多年。

  地下一層展廳陳列著一座木制唐長安城模型。這座模型是根據最新的考古發掘報告和史料記載,按照1:1500的比例縮制而成,清晰顯示了唐代長安城市樣貌。唐長安城面積有84平方公裡,由宮城、皇城、外廓城三部分構成,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是明清時期北京城的1.4倍,是今天西安城牆范圍內的7.5倍。從模型上可以看出,廓城內有東西向大街14條、南北向大街11條,縱橫交錯的25條大街將廓城劃分為110個封閉式的裡坊,正如白居易詩中描述的那樣,“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大明宮、東市、西市、慈恩寺、朱雀大街……這些唐代的街市、建筑,今天依然留有遺跡,是西安人生活中熟悉的一部分。

  展示歷代文化瑰寶

  “西安博物院作為一個市級博物館,館藏文物數量超過很多省級博物館。藏品序列完整、品類齊全,眾多精品文物見証了歷史上的西安作為世界文明古都所具有的繁華氣象和獨特地位。”西安博物院副院長王鋒鈞說。據統計,西安博物院現有藏品11萬余件/套,包括青銅器、玉器、金銀器、陶瓷器、石雕、書畫、碑帖等。院藏古籍8920部,有35部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

  博物館的基本陳列以西安城市發展史為主線,分為“千年古都”“帝都萬象”“府城西安”三部分。各個時代的瑰寶匯聚在展廳中,訴說著這座城市的悠久歷史與燦爛文化。

  西周時期,中國的青銅鑄造技術達到頂峰。西安作為京畿之地,出土的青銅器數量多、種類全、造型精,很多器物上刻有銘文,記載了當時的社會生活。西安博物院展出的西周永盂,造型渾厚,兩側有耳,器身飾有豐富精美的紋飾,腹內底鑄有銘文123字,詳細記載了一次授田儀式。這段文字為研究西周時期的土地分封制度提供了珍貴資料。

  秦阿房宮遺址出土的高足玉杯,色青泛黃,晶瑩潤澤,造型豐滿渾厚而不失秀雅,紋飾繁復多變,研磨拋光極為精細。從它碩大的體量和非凡的藝術品質來看,這件玉杯當屬帝王用品。

  唐代長安城是享譽世界的繁華都市,金背瑞獸葡萄鏡、鎏金走龍、白玉錯金牌飾等精美文物反映了這一時期經濟的發達、工藝的精巧。“唐三彩”是唐代具有代表性的藝術品。西安博物院收藏了數百件珍貴的三彩器,其中一件騰空騎馬俑尤為獨特。它由騎手和奔馬兩部分組成。騎手為胡人少年,身著藍色長袍,端坐馬背,雙拳作控馬狀。馬體形彪悍,作騰空躍起狀,頸上鬃毛直立,馬鞍后有白、綠、黃三色相間的袋囊。這種騰空飛奔的造型,在目前所見的三彩器中絕無僅有,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特別是馬的神態和肌肉健壯的腿部雕刻得細致傳神。唐三彩中藍釉比較珍貴,這件作品上多處施有藍釉,價值非凡。

  創新講述“長安”故事

  “西安這座城市的文明,某種程度上就是濃縮的華夏文明。僅用靜態的文物展示讓觀眾來了解歷史文化是遠遠不夠的。我們一直在努力提升展覽品質,通過多種手段讓文物‘活起來’,更好地講述‘長安’的故事。”王鋒鈞說。

  近年來,西安博物院設立“樂知學堂”教育體驗中心,舉辦“樂知大講堂”“快樂中華節”等公益文化活動,開設“長安古樂”非遺文化演藝廳,以公眾喜愛的方式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西安博物院的活動辦得不錯,我經常帶孫子來參加,讓他一邊玩一邊學習咱們西安的歷史。”在游客服務中心,筆者看到一位老大爺在咨詢社教活動詳情,對於接下來要舉辦的活動充滿期待。

  2019年,西安博物院接待觀眾342萬余人次,同比增長41%。“我們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在做好文物保護和學術研究的同時,把展覽辦得引人入勝,把文物承載的歷史故事講述得深入人心,用多元化思維拓展視野,努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更好地發揮文化傳承和社會教育功能。”王鋒鈞說。

  (作者單位:西北政法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責編:楊光宇、曹昆)

推薦閱讀

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

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

精彩推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王守信任廣東省委常委
  2. “中國共產黨的全球視野和使命擔當”(百…
  3. 誘導性報道損害自身公信力(鐘聲)
  4. 激發短視頻的正向社會價值(人民時評)
  5. 普洱市委麗江市委主要領導同志職務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