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葉永烈去世 那個告訴我們“為什麼”答案的人走了

2020年05月15日17:41 |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小字號

葉永烈照片 資料圖

人民網北京5月15日電 記者從上海作協獲悉,著名作家葉永烈於今晨(5月15日)9時30分在上海長海醫院病逝,享年80歲。葉永烈曾說:“《十萬個為什麼》是我一生的財富。”從第一版至第六版,他是《十萬個為什麼》唯一全部參與編寫的作者。

《十萬個為什麼》改變了他的命運

第一次寫《十萬個為什麼》時,葉永烈還是北京大學化學系的學生。一部科學小品的投稿,改變了他的命運。看到他文筆活潑,《十萬個為什麼》的編輯曹燕芳就讓他試寫了五個‘為什麼’,結果都被選中。最后,他越寫越多,化學分冊176個“為什麼”,葉永烈寫了163個。

不只是化學,還有天文、植物、農業、生理衛生分冊。第一版《十萬個為什麼》中,900多個問題葉永烈寫了300多個,可以說是第一版寫作量最大的作者。當時,一個“為什麼”稿費5元,葉永烈一共拿了一千多元的“巨款”!

《十萬個為什麼》不僅帶給葉永烈“財富”,也讓他從普通大學生變成了科普作家。葉永烈曾說:“在寫《十萬個為什麼》之前,我到處投稿,但是命中率很低”。《十萬個為什麼》出版后,他再也不用主動投稿了,約稿不斷。

終身大事也有《十萬個為什麼》的功勞。葉永烈回浙江溫州老家相親,上門提親送給女友的禮物就是第一版的《十萬個為什麼》。后來,女孩成為了他的妻子,他們的故事裡也有“為什麼”的味道!

他好像是一個成功的“跳槽者”

畢業后,葉永烈被分到了上海儀器研究所工作。隻待了一個月,他就決定“跳槽”。當時,《十萬個為什麼》將被搬上銀幕。上海科學教育電影制片廠廠長李資清聽說葉永烈想來電影廠,想都沒想就答應了。不過,化學出身的葉永烈並不懂電影知識、導演技巧。經過艱難地自學鑽研,他很快就成為導演中的“快手”。

1979年,經錢學森批准,葉永烈進入航天員訓練基地,拍了一部半個小時的影片《載人航天》。楊利偉上天時,葉永烈還出版了一本《航天夢——葉永烈目擊中國航天秘史》,書中有很多的照片、鏡頭是第一次公布,這源自他1979年的經歷。

在電影廠待了18年后,葉永烈離開了。當時,有記者採訪葉永烈,看到他住很小的房子,工作條件不好,當即通過內參寫了他的故事,方毅批示要改善葉永烈的工作條件,給予創作的時間,並決定將葉永烈調離電影廠,到上海市科協擔任常委工作。葉永烈回憶,“當時是要往仕途上培養我,但我真的喜歡寫作。”

1987年,上海作家協會專業作家招聘,葉永烈通過考試、審核后成為首批8位作家之一。這是他又一次跳槽,從此徹底轉到文學的軌道上來。回想從化學到電影,再到文學,葉永烈始終心向熱愛。但是,大學系主任嚴仁蔭教授說的那句,“我白教你了”,他還是會想起!還有很多同學說他是化學系的“叛徒”。人生很短,大抵還是要做自己熱愛的事吧,葉永烈這樣前行著。

一個不輕易放棄的“舊聞記者”

“我是一個‘舊聞記者’。”葉永烈曾這樣定義自己。“舊聞記者”就是從重大歷史事件中尋找寫作素材,也就意味著葉永烈的採訪對象大多數都是名人,吃閉門羹、遭到冷遇是常事。

葉永烈印象中最艱難的一個採訪對象是陳伯達。陳伯達很少接受採訪,知道葉永烈要採訪,想都沒想就拒絕了。葉永烈不死心,他並不“直取”陳伯達,先開始“外圍戰”,陸續採訪了陳伯達的幾位秘書、老同事、子女、警衛員等等,有了充分的把握才決定“直面”陳伯達。

一場驚心考慮的會面,“陳老,我早在1958年就見過你!”“哦,1958年,在什麼地方?” “在北京大學,您當時作報告還帶了一個'翻譯',將閩南話譯成普通話……”陳伯達聽了后,哈哈大笑。良好的開端后,葉永烈一次次採訪陳伯達,二人總是不知疲倦的聊天。1989年中秋節,陳伯達特別高興還用毛筆在宣紙上題詩贈給葉永烈,沒成想,這成了他一生的絕筆。每每想到此時,葉永烈十分感慨。

從11歲起發表作品,19歲寫作第一本書,20歲成為《十萬個為什麼》的主要作者,21歲寫出《小靈通漫游未來》……這漫長的創作歲月,葉永烈出版180多部著作,寫了3000余萬字。今天,那個告訴我們“為什麼”答案的人走了,希望在天堂他還可以一直守護心愛的文學。(劉婧婷)(綜合新華社、澎湃新聞、《中華讀書報》、《北京晚報》等報道)

(責編:劉婧婷、丁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