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椏”字的正確用法(杜老師語文信箱)

2020年05月30日05:1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杜老師:

  某媒體刊文說:“家對門一樓的小院裡,種著兩株杏樹,今年開花比往年早一個多星期,根本不管疫情肆虐,爛爛漫漫,滿枝滿椏,開得沒心沒肺。”請問其中的“椏”用得是否妥當?謝謝!

  河南讀者 洪翼飛

 

洪翼飛讀者:

  “椏”,曾指“草木分枝處,亦指草木的分枝”。例如:

  (1)椏,江東謂樹歧為杈椏。(《集韻·麻韻》)

  (2)新蟬初蛻殼,稚菊始分椏。(元代方回《初夏》詩之四)

  (3)鄰居人恐其日久為患,將斧伐去一椏。(清代褚人獲《堅瓠余集·枸杞龍形》)

  (4)初生一椏,四五年兩椏。(清代楊賓《柳邊記略》)

  “椏”是簡化字,其繁體字是“椏”。1955年12月發布的《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中,“椏”被規定為“丫”的異體字而予以淘汰。當時漢字尚未簡化。

  2013年6月,國務院發布了《通用規范漢字表》。在這個字表中,恢復了“椏”字,但是對“椏”的用法有明確限定。

  首先,要將“椏”類推簡化為“椏”。也就是說,不能使用繁體字“椏”,要用簡化字“椏”﹔其次,使用范圍有限制。“椏”僅用於科技術語,不用於其他場合。例如術語“五椏果科”中可以用“椏”。另外,如果地名、人名中有“椏”,應類推簡化為“椏”。也就說,地名、人名中可以用“椏”。

  表示“樹枝的分杈”一類意思時,要用“丫”,不要用“椏”。如《現代漢語詞典》《現代漢語大詞典》有“丫杈”“丫枝”“樹丫”“枝丫”。

  下面是媒體中的用例:

  (1)三隻鳥的飛行軌跡在畫面中段構建了一條自右上到左下的弧線,既與丫杈相協調又應報春喜的吉兆。

  (2)原來槐樹的一根大丫枝上面有一個烏鴉巢。

  (3)每到四月,臍橙開花,小朵小朵,玉白色,碎雪一樣壓滿了樹丫,香氣飄進屋裡,黏黏的,甚是舒爽。

  (4)他按照專家的要求,及時調減植株密度,並對茶樹枝丫進行科學修剪定型,從而提高了茶葉產量和品質。

  提問中的“滿枝滿椏”,是想表達 “滿枝丫”的意思,指兩棵杏樹的枝丫上開滿杏花。其中的“椏”宜改為“丫”,寫成“滿枝滿丫”。

  《語言文字報》原主編 杜永道

(責編:楊光宇、曹昆)

推薦閱讀

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

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

精彩推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王守信任廣東省委常委
  2. “中國共產黨的全球視野和使命擔當”(百…
  3. 誘導性報道損害自身公信力(鐘聲)
  4. 激發短視頻的正向社會價值(人民時評)
  5. 普洱市委麗江市委主要領導同志職務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