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宮遺珍”展開幕 慈禧龍袍修復后首次亮相

本報記者 鄒雅婷

2020年08月11日08:1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清代黃江綢繡五彩五蝠平金佛字女龍袍
  中國絲綢博物館供圖

  8月7日,“后宮遺珍:清東陵慈禧及容妃服飾修復成果展”在中國絲綢博物館開幕。展覽陳列了修復完成的16件女服精品及相關絲織品,按文物來源分為“慈禧定東陵地宮出土”“容妃園寢地宮出土”“故宮博物院調撥”三個單元。這些歷經滄桑的服飾,雖失去了原有的絢爛色彩,但經修復后仍魅力不減。

  清東陵位於河北省遵化市昌瑞山南麓,是中國現存規模宏大、體系完整、保存較好的一處大型清代皇家陵園,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13年至2019年,中國絲綢博物館對清東陵所藏20件絲織品文物進行保護修復。這批絲織品主要來自慈禧定東陵地宮和容妃園寢地宮出土以及故宮博物院撥交,包括袍服、夾衣、鞋帽、枕、褥、被、荷包等多個品類。此次修復在前期分析檢測的基礎上,對文物進行消毒、清洗、平整等保護處理,再結合每件文物的實際保存狀況設計修復方案,通過局部背襯加固、整體背襯加固以及表面覆縐絲紗等方式實施針線法修復,在全面妥善保護文物的同時,提升了文物的可看性。

  展覽中最受矚目的當屬黃江綢繡五彩五蝠平金佛字女龍袍。這件龍袍出土於慈禧定東陵地宮,慈禧太后入葬時著於最外層。此袍為斜紋綢面料,團壽雲紋綾襯裡。袍身及領、袖等處飾龍紋,並用金線繡有幾十個“佛”字。“佛”字上原綴有珍珠,但均已缺失。袍身前后繡有“十二章”紋,“十二章”紋本隻限於帝王的龍袍上使用。

  慈禧陵棺內隨葬的織金陀羅尼經被是修復項目中耗時最長的一件。其用料之精、幅面之大、工藝之善、圖文之美,均屬罕見。經被獨幅織造,長290厘米,寬275厘米,四重邊中心為佛塔,緞地織捻金圖文,上有漢字楷書篆體,共2.5萬余字。經被呈棕黃色,依宮中制度,當初應為明黃色。原綴有820顆珍珠已遺失。

  展覽開幕當天,中國絲綢博物館邀請清東陵博物館館長李寅作“走進清陵地宮——以清東陵為例”專題講座。據悉,展覽將持續至11月8日。

(責編:劉喆、丁濤)

推薦閱讀

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

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

精彩推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王守信任廣東省委常委
  2. 普洱市委麗江市委主要領導同志職務調整
  3. 誘導性報道損害自身公信力(鐘聲)
  4. 全國就業人員達7.5億
  5. 在這裡,讀懂“偉大的開端”——中共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