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文學故鄉 解開創作密碼(深觀察)

本報記者 張鵬禹

2020年08月12日08:0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阿來在草原

  遲子建回到故鄉

  劉震雲在故鄉延津小院裡接受採訪

  紀錄片《文學的故鄉》海報

  莫言的高密東北鄉,賈平凹的商州鄉村,阿來的嘉絨藏區,遲子建的冰雪北國,劉震雲的延津老庄,畢飛宇的蘇北水鄉……這些華夏大地上的一個個地標因作家之筆而廣為人知,成為中國當代文學史上一抹抹動人風景。在故鄉的土地上,作家們出生、成長、成熟,從民間傳輸中汲取養分,從日常點滴中獲得靈感,從地域文化中塑造性格,而當這一切訴諸筆端,故鄉就與文學發生了天然的聯系,成為他們創作的精神起點。

  日前,紀錄片《文學的故鄉》在央視紀錄頻道播出。從2016年夏天開始,追隨6位當代知名作家的腳步,攝制組與他們一道重新踏上故鄉的土地,為觀眾講述關於人、大地與文學的故事。

  

  從故鄉出發構建文學王國

  在《文學的故鄉》第一集中,開篇通過航拍的視角將秦嶺的蒼莽與壯闊呈現出來。隱沒在大山中的陝西商洛市丹鳳縣棣花鎮正是作家賈平凹的故鄉。他說:“秦嶺是中國最偉大的一座山,也是最有中國味的一座山。”因此他以自己的故鄉為原點,寫商洛、寫陝西,形成了“商州系列”《秦腔》《高興》《山本》等一系列作品。

  賈平凹鐘情於故鄉的山川,而藏族作家阿來似乎更醉心於家鄉的植物。《文學的故鄉》導演、北京師范大學紀錄片中心主任張同道說:“拍攝過程中,我驚訝於阿來豐富的植物知識,他能輕鬆地辨認一路上隨機遇見的植物,甚至還能說明什麼科什麼屬什麼特性。這只是一個‘非功利的愛好’,但他對生活的好奇卻是一種巨大的生命能量。”

  阿來說,他尋找表達故鄉的方式,用的是笨辦法,“一座山一座山地爬”。攝制組跟隨阿來爬上海拔4400米的高峰,遙望四姑娘山幺女峰。彼時他正在准備創作一部小說《植物獵人》,而阿來自己正稱得上是“植物獵人”。

  除了山川草木,給予作家創作素材與創作靈感的還有那些曾和他們一起成長的故鄉舊人。在《文學的故鄉》中,諸多小說人物的原型輪番登場。

  賈平凹剛到清風街,一位攤主就握住他的手,請他到家裡喝茶。原來攤主叫李百善,正是《秦腔》裡會計上善的原型。小說《高興》主人公劉高興的原型劉書征是賈平凹的小學和中學同學,他現在索性自稱“劉高興”了,還出了一本書《我和平凹》。第五集中,劉震雲來到河南延津老庄。走在街上,他不停地跟鄉親們打招呼。而在這些面孔中藏著《故鄉相處流傳》《故鄉天下黃花》《一句頂一萬句》等小說裡的六指、瞎鹿、孬舅、豬蛋……第六集和第七集中,莫言回到高密東北鄉,重走孕育了他小說中小黑孩、余佔鰲、我奶奶九兒、母親上官魯氏等各色人物的神奇土地。這些人物大多有原型,甚至有的作品還保留了原型的名字,比如《紅高粱》裡的王文義。

  作家從故鄉出發,建構起自己的文學王國,他們從故鄉汲取的遠遠不止山脈河流、草木風物、人物掌故、民俗風情,更從歷史積澱、地域文化、精神氣質中涵養出作品的精靈,和故鄉保持著血脈聯系。

  而這也正是紀錄片試圖呈現的。在張同道眼中,“每一片土地都以其獨有的自然地理與文化土層,為作家提供了獨一無二的文學空間和意象符號,創造出世界文學版圖裡的獨特風景。”

  莫言說:“我這個高密東北鄉,剛開始寫的都是真人真事,真河真橋,后來有了想象和虛構,森林、丘陵、沙漠、大河、山脈,什麼都有了。高密東北鄉,是我精神的故鄉,文學的故鄉。”賈平凹說:“有個詞叫‘血地’,你娘把你生在這個地方,這個地方對你產生的影響是最多的。當你現在又返回來的時候,你必須要把你的村子、父母、家族,包括你自己最隱秘的東西,寫進作品裡面去——寫你最最熟悉的,寫和你直接有生命聯系的東西。”

  為當代文學留下影像記錄

  《紅高粱》《平凡的世界》《白鹿原》《妻妾成群》等小說不僅因其作品本身廣為人知,更通過影視、話劇改編而家喻戶曉。文學與影像之間的互動,除了對作品進行影視改編外,還有哪些呈現方式?如何在視頻媒介時代讓“純文學”出圈,引發觀眾對作家和文學作品的興趣?張同道一直在探索。

  在他看來,魯迅生前沒有留下一分鐘的活動影像,是一件非常遺憾的事,“假如能把魯迅先生生前的音容笑貌留下來,那現在該是多麼寶貴的財富。我想,不能因為這些作家與我們處在同一個時代,就失去了對他們應有的正確認知”。為此,他帶領攝制組從零下42℃的北極村到海拔4300米的巴郎山,從滔滔黃河到滾滾長江,從綿延千裡的秦嶺到一馬平川的山東高密,選取不同地域的6位作家和他們的故鄉作為拍攝對象,試圖為當代文學留下一份影像記錄。

  在鏡頭前,當作家與故鄉重逢,他們不再是隱藏在書齋裡的神秘人物,也褪去了作家的光環,表現出普通人的喜怒哀樂。第三集中,遲子建走過哈爾濱的中央大街,為媽媽選購羊絨衫,她說“小時候都是媽媽踩著縫紉機給我們做衣服,現在隻能買現成的帶給她”。當回到興安嶺覆蓋著皚皚白雪的白樺林時,遲子建興奮異常,躺倒在雪地上。她覺得被無數精靈包圍著,“我生命和文學的根就是冰雪根芽”。第四集中,畢飛宇回到闊別30多年的老家江蘇興化楊家庄,他焦急地找了半天也沒有找到當年就讀的小學,在鄉親的指點下,他來到一處小河灣,當突然發現那所小學時,畢飛宇“啊”了一聲,拍拍腦門,掩面而泣。第五集中,劉震雲說家鄉有個“著名哲學家”,就是自己的木匠舅舅,當他騎著電動自行車穿過田間地頭時,身邊閃過滿臉狐疑的三輪車師傅和玩耍的兒童,為觀眾展現出他作為編劇站在聚光燈之外的另一面。

  觀眾評論說:“我最喜歡遲子建,如果不是走進她的故鄉,你很難真正進入一個作家的精神世界。文學與紀錄片相輔相成,藝術表達和紀實手段均發揮了它們的優勢。”“很喜歡畢飛宇的這個視頻,同他的生長環境一樣,視頻呈現出特別的充實感。”“每一個喜愛文學的人,都應該看一看。”

  張同道說:“天賦是生命的基因,生活是命運的安排,性格是心靈的驅動,土地則是文學的舞台。我們在努力探索怎麼用電視紀錄片這樣一種以紀實為主的方式找到通向文學的一條道路,拍文學的故鄉,可能是借助‘故鄉’這樣一個梯子,進入文學。”

  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張清華認為:“從故鄉的背景出發,去呈現一個作家的道路:他的成長與創造、他的歸來與出發、他的親情與回憶,都會彼此映現,更深刻地傳遞出作品的意蘊,以及那些隱約閃爍的原型形象。這是一個蘊含著豐富可能的角度,一旦用視覺影像來傳達,會有許多‘溢出’的效果,會激發更多人對文學的興趣,啟示他們對於文學本身的理解。”

(責編:劉喆、丁濤)

推薦閱讀

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

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

精彩推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王守信任廣東省委常委
  2. 普洱市委麗江市委主要領導同志職務調整
  3. 誘導性報道損害自身公信力(鐘聲)
  4. 全國就業人員達7.5億
  5. 在這裡,讀懂“偉大的開端”——中共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