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美術館有序開放 在創新中發揮優勢實現提升

本報記者  馬蘇薇

2020年08月23日05: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中國國家博物館“記住鄉愁——山東民藝展”展廳門口的展品。
  余冠辰攝

  中國國家博物館“眾志成城——抗疫主題美術作品展”上,由四川美術學院師生創作的抗疫群雕《冬去春來》。
  余冠辰攝

  預約、測溫、入館……隨著博物館、美術館有序開放,大批精彩展覽紛紛啟幕,人們迫不及待開始一場與藝術的約會。再度與觀眾見面的博物館、美術館發生了哪些新變化?近期展覽呈現出哪些新趨勢?還需深入展廳找尋答案。

  主題展覽見証時代

  抗疫題材美術創作,因磨礪而產生,因精神而感人。在這些作品中,真實情感與動人故事交織,頑強精神與沸騰熱血相融,共同勾勒出屬於這個時代的精神圖譜。

  美術家在創作,美術館在記錄。許多抗疫題材美術作品被迅速征集、收藏,成為中國人民勠力同心、共克時艱的寶貴見証。不少博物館也打破原有展出計劃,臨時策劃抗疫主題展覽。中國國家博物館“眾志成城——抗疫主題美術作品展”、江蘇省美術館“江蘇省抗疫主題美術書法精品展”、杭州博物館“藝術的溫度——全國抗疫主題藝術作品展”……宏大的主題展示的,是一張張生動的面孔,一個個美好的祝福,一首首生命的贊歌。馳援湖北的平凡英雄、守望相助的人民群眾、復工復產的火熱場景,在全國各地的展廳裡共同串起時代音符,奏響奮進樂章。

  脫貧攻堅題材美術創作,是廣大美術工作者自覺“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具體實踐。近年來,這一重大主題創作持續走向深入。2019年9月起,中國國家畫院積極組織全院美術工作者前往脫貧攻堅第一線進行寫生採風,切身感受脫貧攻堅的偉大實踐,分享當地群眾奔向小康的喜悅心情。“春華秋實——中國國家畫院扶貧主題採風寫生作品展”上展出的許多作品,都是美術工作者的現場寫生,飽含泥土的氣息。

  “以美扶智——中國美術館脫貧攻堅美術作品展”上,時代的交響更加振奮人心。中國美術館17個展廳與庭院雕塑園共同展示了反映脫貧致富、生產勞動、建設等主題的550余件(套)作品。其中,王奮英中國畫《暖心——十八洞村貧困戶精准識別公示會》等作品,聚焦脫貧攻堅中涌現的先進人物、事跡,以多元的藝術表現形式書寫時代精神,為觀眾帶去雙重審美感受。

  抗疫題材美術作品展與脫貧攻堅題材美術作品展,以富有人民性、時代性和現場感的藝術表達,為呈現國家記憶、發揮美育功能、促進藝術創作提供了新路徑。

  展陳設計透物見人

  展覽是連接觀眾與博物館、美術館的橋梁。精心組織的展覽敘事與展陳設計不可或缺。

  如果將一個展覽比作一個故事,那麼展覽敘事手法便決定了故事以何種邏輯和方式展開。當下,名家作品展、文物精品展、歷史文化展等正成為博物館展覽的主流,以歷史演進為線索串聯起整個展覽依然是常用的策展方式,但在時間軸的刻度上,如何實現更精彩的敘事,考驗著策展人的能力。上海博物館以“春風千裡——江南文化藝術展”給出了自己的回答。該展覽盡管也以時間為序,以文物為要,但通過五大主題深入挖掘“江南文化”的深層精神內核,達到了透物見人的效果。

  策展思路的不斷創新,既源於博物館、美術館對精益求精的追求,也源於觀眾對優秀展覽的需求。從簡單陳列到豐富展示,從關注作品到剖析過程,越來越多的“幕后”故事走到“台前”,為觀眾提供另一種進入藝術世界的方式。近期,北京畫院美術館“一幅畫的誕生——北京畫院畫家作品展”,將畫家的藝術心得、工作場景、寫生速寫、畫稿草圖等與作品並置,通過小視角透視大創作,豐富了展覽層次,使觀眾得以更全面地讀懂作品、思考畫旨。

  展陳設計往往影響著觀眾對展覽的第一印象,燈光、展板、展櫃等細微之處的設計,承擔著營造環境氛圍、傳播知識理念、激發觀眾想象等重要功能。如何以設計之力激活展廳之美?中國國家博物館“記住鄉愁——山東民藝展”自展廳門外便開始做文章。5隻等比例放大的布老虎佇立於展廳外,既點明展覽主題,又吸引觀眾與之合影,成為新媒體時代展覽視覺化的“前言”。展覽共展出1500余件(套)山東民藝藏品,怎樣在有限的空間中避免大量展品堆積導致觀展疲勞?展覽一方面打破展品的工藝類別,還原傳統民藝使用方式與文化語境﹔另一方面對部分同類工藝品進行群組式展示。這樣的設計既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也方便觀眾同時了解和對比不同展品。中國國家博物館另一個聚焦民間工藝美術的展覽“雕繪乾坤——潮州木雕展”,同樣體現出較高展陳設計水平。暖黃色的燈光、窗格形裝飾燈箱、潮州特色燈籠等元素的使用,營造出富有地域特色和歷史底蘊的空間氛圍﹔穿插於展廳中的多媒體互動體驗更是參與式展覽理念的體現。

  “橋梁”在搭建、在提升,但隨著展覽數量不斷增加,觀展需求不斷變化,如何創新博物館展覽理論與實踐、提升展覽質量,依然是值得不斷探索的課題。

  社會職能開拓創新

  近期,博物館、美術館在收藏、展示、教育、研究等方面也顯現出新變化。

  藏品是一座博物館的根基,藏品征集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我國,博物館藏品的主要來源是古代出土文物與傳世文物,對近現代文物,特別是當代文物的征集與保護工作則稍顯薄弱。今年3月,國家文物局印發通知,明確各省級博物館、湖北省地市級以上博物館要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有序開展征集保存工作。對一些博物館來說,這是第一次大規模收藏特定主題的、與時代同行的歷史見証物,“為明天記錄今天”的征藏理念再次得到強化。湖北、浙江、廣東等地的不少博物館迅速根據征集到的見証物,舉辦專題展,講述抗疫故事。

  還有一些美術館充分發揮自身力量,參與記錄歷史。如浙江美術館策劃“看見·她們的面容”藝術繪像活動,邀請中國美術學院師生為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援鄂女性醫護人員畫像,並以這批作品為主,舉辦專題展覽。

  從征集見証物到組織創作,博物館、美術館正以更積極的姿態、更廣闊的視野、更多元的手段參與時代發展,鐫刻民族記憶。值得注意的是,博物館、美術館征藏工作的目的不僅在於保存記憶、弘揚精神,更在於促進研究、啟迪后人。如何對大批藏品開展有價值的研究工作,實現更廣泛的資源共享,還需博物館、美術館不斷努力。

  從以線下展示為主,到線上線下展示並存,再到策劃專題線上展覽,是近期博物館、美術館展覽形式的新變化。這樣的改變既是對線下觀展受限的回應,也是策展理念、科學技術、觀眾需求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選擇。比如,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舉辦的全數字化線上虛擬展覽“古意的生成——明清書畫研究展”,以高水平的交互設計、高清作品圖片和豐富的相關研究成果,破解了傳統古代書畫展燈光昏暗導致觀賞體驗不佳、書畫作品無法長時間展出、展牆無法承載過多文字信息等難題。另外,這個基於自身館藏所策劃的展覽,也反映出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面對館際借展、交換展覽等局限,充分盤活館藏資源、發掘館藏優勢、深化館藏研究與梳理,將成為博物館、美術館的重要工作之一。對於中小型博物館、美術館和民營博物館、美術館來說,尤其如此。

  當下,博物館、美術館的方方面面正經歷“微更新”,相信一個個細小的改變終將帶來新的機遇與優勢。  

  制圖:蔡華偉


  《 人民日報 》( 2020年08月23日 08 版)

(責編:楊光宇、趙光霞)

推薦閱讀

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

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

精彩推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王守信任廣東省委常委
  2. 普洱市委麗江市委主要領導同志職務調整
  3. 誘導性報道損害自身公信力(鐘聲)
  4. 全國就業人員達7.5億
  5. 在這裡,讀懂“偉大的開端”——中共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