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洲野菜香(多味齋)

李明富

2020年08月29日05:2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說起濱江小城儀征,就要提到當地的美食——“洲八鮮”。

  “洲八鮮”,也稱“洲八樣”,常指蘆筍、野茭白、蔞蒿、洲芹、鰱魚薹、柴菌、地藕和馬蘭頭等當春時蔬。當然這“八鮮”並非確指,儀征諸多時令野菜,都可納入進來。

  位於長江下游的儀征,沿江一線岸闊潮平,土壤肥沃,盛產野菜。“洲八鮮”主要分布在岸堤、蘆灘、河坎等處,土生水長者都有。

  蘆筍,是蘆葦的嫩芽,也叫蘆芽,因外表與筍相似,得了筍名﹔野茭白則是一種叫“菰”的植物的產物,菰在結穗時,柔弱的嫩莖若受菰黑粉菌刺激,會形成一個紡錘形的肥大部分,可以食用。

  此二者,皆生淺水處。採摘它們需要穿上漁民打魚用的皮衩下水,泡在水裡,仔細地尋,費力地摘。

  關於蔞蒿,作家汪曾祺曾有記述:“蔞蒿是生於水邊的野草,粗如筆管,有節,生狹長的小葉,初生二寸來高,叫作‘蔞蒿薹子’,加肉炒食極清香。”馬蘭頭,葉披針形,邊緣有粗鋸齒,野生紅梗者為佳。

  洲芹纖細,通體碧綠,根部尤深﹔鰱魚薹有著與蒜薹、韭菜薹一樣的名字,長相酷似蕨菜,清明左右上市,搭配著燒肉,色澤紅潤。

  地藕名中帶藕,其實並非蓮藕,也稱地筍,春夏可採摘嫩莖葉,涼拌、炒食、做湯均可。入秋,根莖潔白如玉,食之清爽脆嫩。柴菌是長得像黑香菇一樣的菌菇,比較難尋。

  每年春季,總有一部分人手挎竹籃,滿江堤跑,挖薺菜,挑馬蘭頭,掐香椿頭,採枸杞頭,摘野茭白,揎鰱魚薹。一枚枚葉芽青翠欲滴,細嫩芬芳,勾人饞癮。擇一枚輕輕咀嚼,頓時一股腥甜而清涼的感覺,在舌尖上彌漫開來。

  馬蘭頭、馬齒莧等,葉多莖嫩,可涼拌食用,不過事前需焯水,以去澀味。焯水,猶如鍛刀之淬火,讓野菜將寒冬的苦楚消除了,發散出一縷縷草木特有的清香。

  三絲蘆筍、野茭白炒咸肉、開洋蒲菜、蔞蒿炒肉絲、洲芹炒豆瓣、鰱魚薹燒肉……飯店裡,“洲八鮮”是主打。絡繹不絕的食客,聞著春水的氣味,來這裡品嘗美食。

  有別於濃油赤醬,“洲八鮮”講究的是本真自然,清爽鮮嫩。擇著蔥綠的野菜,可不是觸摸了春天的脈絡?味道撩人,無以言傳,隻覺汪曾祺的表述極為貼切:“如坐在河邊聞到新漲的春水的氣味”。

  美食常常與節氣相關,膾炙人口的“洲八鮮”,儼然成了吸引外地人的招牌菜。洲上時令菜蔬,有著“節令風物之美”。地藕、柴菌消失不見,枸杞頭、菊花腦或者蒲公英等取而代之,亦無不可,畢竟“洲八鮮”並無定論,人言人殊。江洲之上,族譜龐大的野菜,都是自然的饋贈,是讓人們大快朵頤的珍饈。


  《 人民日報 》( 2020年08月29日 08 版)
(責編:岳弘彬)

推薦閱讀

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

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

精彩推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王守信任廣東省委常委
  2. 普洱市委麗江市委主要領導同志職務調整
  3. 誘導性報道損害自身公信力(鐘聲)
  4. 全國就業人員達7.5億
  5. 在這裡,讀懂“偉大的開端”——中共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