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旦宋丹菊:至柔至剛 至情至性

趙  娟

2020年09月17日07:5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圖為2016年中國戲曲學院組織恢復傳統劇目,宋丹菊出演國家非遺專項劇目《美人魚》。

  或巾幗英雄,或妙齡少女,或文或武,或靜或動,或顰或笑……武旦宋丹菊的藝術塑造總能博得觀眾連聲叫好。而在我看來,宋老師至柔至剛、至情至性的藝術人生,才是生命舞台的濃墨重彩。

  1942年出生於北京梨園世家的宋丹菊,小名“美子”,從小浸潤在戲苑芬芳中,四小名旦之一的父親宋德珠的藝術成就激勵著她。宋德珠是武旦挑班唱戲第一人,這在當時以老生、青衣挑班為主的戲曲界可謂罕見。

  梨園行學戲是不能拜自己親屬為師的。“這孩子條件不錯,學戲了沒有?”荀慧生第一次見到宋德珠帶著女兒宋丹菊到家裡拜訪時這樣問道。宋德珠說:“丫頭家,不學戲。”但荀慧生覺得宋丹菊是學戲苗子。就這樣,12歲的宋丹菊受荀慧生點撥開蒙,學習“荀派”,並向程玉菁學習“王派”,向筱翠花、崔榮英學習“筱派”,向王金璐學習武生等,打下了“文武雙全”的堅實基礎。而這一切,都使得宋丹菊在傳承“宋派”時有了更豐富全面的認知和藝術手段。

  宋丹菊繼承父藝,是優秀的宋派藝術傳人。但在梨園行,觀眾對藝術家后代的從藝水准有較為苛刻的要求。有人認為,流派傳承人很難超越流派創始人的成就。宋丹菊深知,決不能躺在父親的光環下,對自己要求更高,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多方拜師求教。

  “宋派”的美是令人驚喜的。宋德珠將武旦中女性的美與行當特點相結合,創造出了一種新的色彩——美、媚、脆、銳,即靜態美、動態媚、力度脆、氣勢銳。這種脫俗的武旦表演,創造了諸多表演程式。如“風擺柳掏翎”“魚擺尾下場”“椅子功”,等等,婀娜多姿,搖曳生輝,為當時的武旦藝術注入了一股清流。宋丹菊把“宋派”藝術的精氣神繼承下來,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學生,使“宋派”藝術深播廣傳。

  我有幸跟宋丹菊老師學戲。記得多年前,我第一次見到宋老師,她便感嘆:“這大高個兒,學刀馬旦合適!”她因材施教,對學生的藝術水准要求很高,不僅是技藝層面,更是對人物和戲劇本體的把握。比如,在《坐樓殺惜》文戲武唱的表演中,宋老師要求我通過技藝訓練,達到張弛有度的表演境界,使我受益匪淺。宋老師還為青年演員侯丹梅、漢劇演員邱玲、廣東漢劇演員李仙花等教授《改容戰父》《活捉》《扈家庄》等,這些演員后來都陸續獲得中國戲劇梅花獎。正應了那句,“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1958年,宋丹菊進入當時的北京京劇團,第一次上場演主角,是為裘盛戎的《鍘美案》救場,飾演“皇姑”。宋丹菊當時並沒有學過這出戲,而是在場上扮演宮女時看會的。裘先生問:“這是誰?”仔細一看,原來是后邊站著的“宮女”宋丹菊。這一救場讓宋丹菊一炮而紅,從此得了一個外號——“宋大膽兒”。由於救場之緣,后來裘先生排現代戲《大木匠》時,他演木匠,趙麗秋演木匠妻子,特意安排宋丹菊演木匠的女兒。宋丹菊常和大家名流合作演出。因為和朱家溍合作《浣紗記·寄子》中的父子,從此被朱家的兒女稱為“宋大哥”,舞台上下親如一家。

  宋丹菊的丈夫朱文相是朱啟鈐之孫,自幼接觸戲曲名家,既是戲曲理論家、教育家,也是當時中國戲曲學院的院長。夫妻二人伉儷情深,志同道合。他們不僅在高等學府中培養人才,還在東四八條的家裡收了不少業余學戲的孩子。這個充滿歡聲笑語的小院子,先后培養了800余人。他們常雙雙赴國外講學,傳播中國戲曲藝術。宋老師的每個角色和表演問題,朱老師都會研究揣摩,反復試練,直至完美呈現。

  每次見到二位先生時,他們都在聊藝術、聊生活,無話不談。舞台上宋老師英姿颯爽,做到了武旦演員的“剛柔並濟”。生活中,宋老師對丈夫和孩子體貼入微,生活起居料理自如,做到了女人的“柔”。宋老師還常教我烹飪法,煲湯時怎麼用火腿,如何用柚子皮來提味……

  一次,宋老師去菜市場買菜。因為下雨,一手扶著頭上的遮雨塑料布,一手扶把騎著自行車,心裡還琢磨著戲,嘴裡哼唱著。路滑,一分神,連人帶車摔倒了,腳腕骨折。受傷后在床上靜養的那段時間,宋老師仍不忘背戲、教戲。

  作為朱文相老師的學生,有幸向宋丹菊老師學戲,使我在學藝、做人、治學方面獲益匪淺、銘刻終生。如今,當我站上講台,總忘不了老師們的教誨。

  (作者單位:中國傳媒大學)

 

  宋丹菊,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曲學院教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工武旦,代表劇目《戰宛城》《改容戰父》《霸王別姬》《扈家庄》《活捉》《鋸大缸》等。獲第五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 人民日報 》( 2020年09月17日 20 版)

(責編:劉穎穎、丁濤)

推薦閱讀

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

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

精彩推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王守信任廣東省委常委
  2. 普洱市委麗江市委主要領導同志職務調整
  3. 誘導性報道損害自身公信力(鐘聲)
  4. 全國就業人員達7.5億
  5. 在這裡,讀懂“偉大的開端”——中共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