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碼字人書店 |
![]() |
圖為老書虫 |
![]() |
圖為布衣書局 |
路線四 | 碼字人到老書虫
這次我們從碼字人書店(和平裡北街6號院內15號樓一層)開始。碼字人剛開了兩年多,但北京的文化圈差不多瞬間就知道了這書店。老板李蘇皖媒體人出身,熱衷於做各種詩歌、戲劇和觀影活動,在書店導演了好幾場浸入式話劇。
開張沒多久我就聞著味去了。果然,店堂的格局、色彩和選書都很對味,而且每次去都有變化,空間利用率特別完美。我忍不住畫了一張碼字人,沒想到蘇皖小姐看著喜歡,給做了張藏書票,這是我的書店小畫第一張藏書票。
碼字人離東直門不遠,騎單車先到當代MOMA,這裡有一家庫布裡克書店。這家2001年始創於香港的獨立書店,2010年登陸北京與杭州,個性鮮明,選書非常有品,電影類圖書非常全。以電影大師庫布裡克為店名,可見店主對電影的喜好。店內不讓拍照。
東直門斜街56號文創園A座110是由新書店。老板是創投圈的人,選書突出商業和互聯網屬性。店內空間很大,可能是用來談投資或推演。這個園區內有個小劇場,我好幾次來此參加過活動,如熊亮新書《游俠小木客》。出版公司果麥也在園內。
騎車往亮馬橋方向走,可去中信書店啟皓店(啟皓大廈一層西門)。這是中信書店北京旗艦店,線下活動很頻繁。逛完書店可以在亮馬河畔散散步,北京城內這樣風景優美的舒服步道不多。
然后沿三裡屯路一路往南,先到三聯韜奮書店·三裡屯店(43號樓底商)。這家店有三聯的氣質,又加入一些新的元素,非常值得好好逛。在三裡屯時尚商圈,這樣一家人文氣息濃厚的書店,非常必要。
再去春風習習·朝陽城市書屋(北三裡屯36號)。之前我們去過春風習習三裡河店,那是一家小小的純雜志店,而這家書店則加入書的部分,以生活美學為主題。
太古裡南區S2-14是Page one三裡屯店,還有一家連鎖的言幾又書店(三裡屯通盈中心一層)。
逛下來發現,三裡屯商圈居然有5家書店。最后一家是通盈中心對面的老書虫。老板是愛爾蘭人,曾為駐華記者,他被中國的文化、食物和人所吸引,認為中國將發生不可預估的偉大故事。店內以英文書籍為主,很多旅京的外國人喜歡在老書虫享受閱讀時光。老書虫曾入選“全球十佳書店”,它發起的“老書虫文學節”,每年都邀請國際上一些重要作家來和本土作家進行文學交流。遺憾的是,老書虫去年停業了,據說老板正在踅摸新的場所,可又趕上了疫情。
老書虫歇業,我剛好在外地出差,沒機會最后再去坐坐。它徹底關門歇業后,有一天我路過,停在路邊畫了一張老書虫那獨特的褐紅色小樓,以為紀念。
路線五 | 布衣書局到雜書館
最后這條線路有點長,建議開車或坐地鐵,全程由南往北。
我們從平樂園的布衣書局(平樂園宏久商務樓B座)開始。恆安中醫院東邊小路進來,眼前的按摩院和澡堂,也許讓你越走越心虛,這什麼地界兒啊?但請放心,走到頭往右一扭頭,就看到布衣書局低調的門臉兒了。
“局長”胡同先生每天都在書店裡迎來送往,很多書友慕名而來,也有朋友來喝茶聊天,還會有一些作者來簽名,胡同都笑臉招呼,頗有民國老店主的風范。北京舊書店不多,布衣書局這個線下店是為數不多值得逛的北京舊書店。
疫情期間,平樂園這家布衣書局搬遷到高碑店。局長胡同又在東城區南陽胡同的南陽共享際新開了布衣古書局。這是疫情期間書店業最令人振奮的消息,朋友圈裡看著胡同每天晒古書局裡的人來人往,很是替他高興。
平樂園往北一站九龍山路口,有個新開的商場叫合生匯,場內有家中信書店。然后我們去通惠河北路電影產業園內的多抓魚二手書店。多抓魚原是線上二手書平台,也是我清理存書的主要陣地之一,做得很成功。不久前,多抓魚在辦公區開了線下二手書店,海量的二手書可以親自抓了,非常過癮。
大望路SKP四樓,有一家很高級的書店Rendezvous,主理人是原來時尚廊書店老總。店裡有大量原版書和港台書,還有很多生活方面的書。逛商場累了,在這裡坐坐,喝咖啡、聊天,是很舒服的體驗。這裡也頻繁舉辦各類新書活動,我的《中國通史》牆書在北京的落地活動就是在這兒舉行的。但這個活動空間獨立性不強,活動時容易被其他因素干擾走神。
沿大望路繼續往北,就到了甜水園圖書批發市場(甜水園北裡16號樓)。這個市場早些年非常紅火,是書業重要的風向標。那時候在附近上班的我經常去逛,那些市面上大熱的書,一車一車地往外拉。一些大的書店和中盤在“甜批”裡的店生意也非常好,零售價格也很低,在還沒有電商的年代,隻有這裡可以享受很大的折扣優惠。
甜批向北,從西面繞朝陽公園可到藍色港灣,那裡有家西西弗書店。沒興趣的人可以直接殺到798,這裡有兩家值得逛的書店。比較老的是旁觀書社(798藝術區東街拐角),在一個重要的十字路口,位置好,人流大,斜對過就是798打卡勝地火車頭。在喧鬧的798,有一家安靜的書店一直“旁觀”著這個商業藝術區的變化,非常感人。
另一家是新開的佳作書局(比鄰蜂巢當代藝術中心)。我原來就特別喜歡中央美院對面那家佳作書局,新開這家增加了些體量,除專業的原版藝術書之外,還加入了中文書籍。
佳作書局是個有故事的書店:1946年,一個猶太人在上海開了佳作書局,二戰后,這個猶太人到了美國芝加哥,書店也落戶於此。幾年前,一個中國人在芝加哥買了這家書店,然后開到了北京。現在,北京兩家店,芝加哥那家店也在。
最后一站,也是我帶大家逛的最后一家書店——雜書館(紅廠設計創意產業園內)。地鐵15號線馬泉營站出來,騎單車可到。在雜書館看書真是非常不錯的閱讀體驗,有品種豐富的各時期圖書和雜志,比在公共圖書館看書自由輕鬆得多。雜書館真正的主人是一位藏書家,他還是孔夫子舊書網的創始人,這家江湖紛傳的雜書館,其實是他參與的書館之一,朝陽大悅城裡的曉島也跟他有密切關系。
一般人看到的雜書館,只是孔夫子圖書館很小的一部分。如有幸進入老板的藏書樓,看看上萬種民國雜志創刊號、名家手札及各類主題收藏,更會驚得你目瞪口呆——中國的私家收藏竟如此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