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吳中博物館

吳地風雅此中尋

黃翼 

2020年10月27日08:0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元代朱碧山銀槎杯 黃翼/圖

  清代窯變釉石榴尊 黃翼/圖

  “你看這大門、石橋、水榭,300多年前古人畫中的滄浪亭,和今天我們看到的差不多。”在吳中博物館不久前開幕的“吳門吾景——明清吳中山水勝景”展上,清代王翚、王錫辰繪制的《滄浪亭圖》吸引了不少觀眾細細欣賞。展覽匯聚多位吳門畫派代表人物的佳作,展現了明清時期秀雅繁華的吳郡風貌。

  坐落在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澹台湖邊的吳中博物館,又名“吳文化博物館”,致力於打造“領先的吳文化展示、研究和學習平台”,今年6月28日正式開館。博物館建筑面積1.8萬余平方米,一樓主要用於臨展、教育和公共服務,二樓設有基本陳列“考古探吳中”和“風雅頌吳中”。

  “考古探吳中”以時間為線索,以原吳縣地區歷年考古發現為主要展陳內容,通過實物展示、場景模擬等方式,梳理了舊石器時代至春秋戰國時期的前吳文化及吳文化的起源與勃興。

  走進“考古探吳中”展廳,一件刻劃著神秘符號的黑色陶壺引起了筆者注意。“這是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的黑衣陶刻符貫耳罐,是國家一級文物。”博物館講解員袁煒介紹,它出土於蘇州澄湖遺址,器表打磨光滑,外腹部有4個刻劃符號,系陶器燒成后用鋒刃器刻出。關於這4個刻劃符號的解釋,學術界眾說紛紜。雖然沒有証據表明刻符與漢字有直接的傳承關系,但它們應屬於良渚文化時期的古文字,與巴蜀文字一樣是漢字的先行形態,足以証明太湖地區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

  “這件春秋時期的楚途盉,也是我館的鎮館之寶之一。”袁煒說。這件盉出土於蘇州楓橋何山東周墓。盉前后設夔龍形提梁,前有短曲形龍首流,龍首為雙目外突,小圓口,頭頂鑄出扉棱。兩側輔以蟠虺紋,填以細密的羽狀劃紋。盉肩部刻有銘文“楚叔之孫途為之盉”,說明它是楚國貴族所用器具。

  據史料記載,周敬王十四年(公元前506年),吳王闔閭、伍員率兵攻入楚之郢都。根據同一墓葬中出土的其他器物判斷,這件楚途盉很可能是吳人掠回的戰利品,賜給攻楚的功臣,並於死后隨葬。它見証了吳王攻楚這一重要歷史事件,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

  “風雅頌吳中”由“吳風”“吳雅”“吳頌”3個展廳組成,對吳文化進行更為細致全面的解讀。“吳風”著重展現吳地風物與古鎮古建筑。在展廳牆上,一幅40米的手繪長卷生動描繪了從古至今太湖地區人們的生活場景。有意思的是,按照牆面的標志,把手放置於適當位置,牆上的畫面就會動起來。在“吳風”廳的另一側,通過牆上的玻璃裝置,可以聞到梅花、香樟、柑橘、桂花等不同時節的植物香味,從嗅覺上感受吳地的季節流轉。

  在“吳雅”展廳,琳琅滿目的玉器、瓷器、金銀器、漆器等展現了江南的富庶與雅致。“你瞧這個銀槎杯,是元代著名鑄銀匠人朱碧山所作,設計精巧,造型奇特,鏨刻精細,是難得的工藝珍品。”袁煒介紹道。此銀杯為槎(木筏)形,一老人背靠槎尾而坐,仰首束發,長髯飄動,目視遠方,神態瀟洒。槎身為枯枝杈枒,癭節錯落。槎背部有細瘦陰刻銘文“至正乙酉朱碧山造”。

  別看這件銀槎杯不小,但它是由銀片錘揲塑形而成,內裡中空,重量較輕,使用起來非常方便。這樣一件集精巧與實用為一體的器物,彰顯了吳地雅致的生活情趣與高超的手工藝水平。

  “吳頌”展廳以融媒體圖書館、展中展、演出空間相融合的形式,講述吳文化在新時代的傳承發展。展廳中有吳語太湖片的地圖展示,按下按鈕還能聽到不同地區居民講的方言,讓人們對吳語的發展和變遷有了更具象的了解。

  自開館以來,吳中博物館舉辦了藝匠傳習、學術講座等活動,並在微信公眾號上發起招募,邀請音樂家、曲藝家、手藝人等走進博物館開展創意活動。關於未來的發展,吳中博物館館長陳曾路說:“我們明年的展覽計劃已基本排定,會有八九個展覽,敬請期待。我們將積極進行各種創新,在深耕吳文化的同時,與國內外更多地區合作舉辦精彩的活動。”

(責編:郭冠華、丁濤)

推薦閱讀

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

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

精彩推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王守信任廣東省委常委
  2. 普洱市委麗江市委主要領導同志職務調整
  3. 誘導性報道損害自身公信力(鐘聲)
  4. 全國就業人員達7.5億
  5. 在這裡,讀懂“偉大的開端”——中共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