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圖為節目海報。 |
前不久,浙江衛視播出電視節目《還有詩和遠方·詩畫浙江篇》首季,受到觀眾的好評。整季節目如同一幅國畫長卷,以“浙東唐詩之路”的重要地段浙江新昌為起首,以海寧“弄潮”為終篇,在詩文的引領下徐徐展開,用八個篇章,串聯起浙江詩路文化帶的三條主線。不同於一般旅游節目以游蹤為線索的結構模式,節目以“詩”為媒,將詩境、視境與實境打通,以腳踏實地的探訪,追尋綠水青山裡的悠遠詩意,講述浙江的山川秀美和風土人情。
這些年,熒屏上涌現不少以傳播古詩詞為主要內容的電視節目,很多節目在演播室內或者固定空間裡,以聲光電的方式再現詩文意境。如何讓觀眾身臨其境,感受那些融於詩人筆下、千百年前的歷史景色和當今風貌,是《還有詩和遠方》的創新點。節目將觀眾帶到古詩詞所描寫的實景之中,通過與主持人和嘉賓一起體悟踐行,來感受詩境,體會詩意,領略詩情。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鏡頭把觀眾帶到建德富春江上。白露橫江,明月當空,清幽明淨的自然美景,讓觀眾真切感受到詩人創作此詩時的情景,加深了審美體驗以及對詩歌意蘊的領會。在節目中,主持人和嘉賓穿行於浙江的綠水青山,古村舊宅,賞景品詩,探幽訪古,真讓觀眾有“從山陰道上行,山川自相映發,使人應接不暇”之感。
詩文裡的遠方,不僅是空間距離,更是一種心靈的追尋。節目從8個地點精心提煉出“追尋”“歸隱”“時光”“尋夢”“傳承”“至味”等8個主題,闡釋了“遠方”意象的豐富性。在浙江浦江,鏡頭從“江南第一家”切入,將鄭氏家訓、鄰居節、板凳龍、一根面、古村落等內容自然串聯,凝聚為“歸家”的主題。家是心靈的原鄉,有時很近,有時很遠﹔每個人都有家,有關家的記憶卻各有不同。圍繞“家”,主持人、嘉賓、村民、應征創作的民間詩人,各自表達了內心的感受,溫馨而感人。這樣的主題、這樣的視角,也讓眼前這片綠水青山擁有更濃的人情味和煙火氣。
中國是詩的國度,在產生過謝靈運、賀知章、陸放翁的浙江大地上,詩歌傳統綿延不絕。節目著眼於傳統在當代的延續和弘揚,設計了全民征詩活動,收到了近萬首詩作,一些朴實而富有時代氣息的作品在節目中得到展示。一首首來自各行各業的當代詩歌,書寫的是平凡日子,歌頌的是美麗生活,而這一切都是這個時代鮮活的印記,都是他們生活依托的綠水青山和現代社會的生動寫照。這些詩歌形成與古代詩人的遙相對話,也在交相呼應中展現生活的變化和時代的變遷。
節目借助生動的鏡頭、精心的剪輯,豐富呈現沿途自然風光、民風民俗、鄉土情懷,既是帶動沿線旅游復工發展的有力途徑,也是展示浙江地域特色、風物之美的良好形式。而以鏡頭為引,探索詩文浙江裡山水人文、風光景色,更讓這份綠色生態、秀美風光有了更飽滿的詩意底色,也為綠水青山賦能以深切的人文情懷,實現節目在生態、旅游和文化價值上的融合與升華。外景游記類節目如何成功突圍,找到新的價值方向?旅游類節目如何實現人文、美景和生態環保的高質融合,呈現更深更廣的節目內涵?這個節目提供了一個嶄新的切入口。期待更多的詩意山川通過熒屏進入我們的眼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