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圍繞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新辟6條研學線路

2020年11月16日08:0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中國工程院院士盧耀如在樂山大佛景區即興做研學授課。
  宋宇凡攝

  當地學生在上研學課。
  供圖:樂山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

  中外旅游研學專家體驗峨眉雪芽研學課程。
  楊心梅攝

  四川樂山文化遺產資源豐富,擁有峨眉山—樂山大佛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東風堰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等35個A級景區和12處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市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逾百項。1996年,峨眉山—樂山大佛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20多年來,兩大核心景區在文物古跡和自然資源的保護、規劃體系和監測體系的完善以及管理體制的創新等方面都取得許多成果。

  現在,不同主題的研學線路,又成為全新的文化遺產傳播產品。

  

  “恐龍的年代,地理環境是什麼樣子?那時有沒有珠穆朗瑪峰?樂山大佛腳下又是什麼樣的……”10月21日,在凌雲寺悠揚的鐘聲伴奏下,樂山大佛—東坡樓研學基地課堂上有了份“意外收獲”——前來參加2020世界研學旅游大會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教授盧耀如在研學旅游線路考察時,即興為學生們上了一堂研學課。

  盧耀如表示,研學能讓人們在學中游,游中學,親手領會先輩的智慧,親身感受中華文明,“這樣的研學課非常好。希望孩子們快快成長起來,認識和保護我們的地球。”

  10月下旬,2020世界研學旅游大會在樂山召開。樂山圍繞著文化遺產資源,發布了6條具有樂山特色、富有地域文化的研學旅游主題線路。

  這些線路包含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主題的自然教育研學游,以“丹青山水,禪意嘉州”為主題的佛禪文化研學游,以“茶語禪心,悠然聽茗”為主題的茶文化研學游,以“學習技藝,傳承文化”為主題的非遺研學游,以“樂山味道,美食留香”為主題的美食文化研學游和以“武旅融合,行走自己的江湖”為主題的峨眉武術研學游。6條線路由點及面,將樂山的景區景點、美食美景,自然文化遺產和非遺文化等囊括其中。

  與此同時,當地還對接國際研學旅游新標准,打造了包括峨眉雪芽有機茶、樂山大佛—東坡樓兩大文化遺產研學基地在內的3個基地10門研學課程。

  大會考察中,嘉賓們在峨眉雪芽有機茶研學基地,看茶樹生長、聞茶花芬芳、聽茶史介紹、體驗手工制茶、參觀現代化制茶工藝流程、觀看茶藝表演、學習茶葉沖泡知識﹔在樂山大佛—東坡樓研學基地,人們游覽了解大佛修建、修繕歷史與原理,體驗雕刻大佛、制作紅砂岩修繕大佛的相關工序,無形中強化了保護文物的意識。

  這是樂山文化遺產與研學旅游“碰撞”后,產生的發展新理念。通過把課程考察與課程體驗結合起來的方式,將文化遺產保護與研學品牌相融合,真正實現考察“新起來”、課程“多起來”、文化“活起來”。

  “借此,我們也逐步解決了‘游客不過夜’的旅游痛點,”景區相關負責人表示:“而研學基地的建立,讓我們有信心讓這些留下來的游客收獲更多。這樣,樂山文化遺產保護的長度、深度和廣度都在全方位延伸。”

(責編:韋衍行、劉穎穎)

推薦閱讀

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

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

精彩推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王守信任廣東省委常委
  2. 普洱市委麗江市委主要領導同志職務調整
  3. 誘導性報道損害自身公信力(鐘聲)
  4. 全國就業人員達7.5億
  5. 在這裡,讀懂“偉大的開端”——中共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