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知無遠近  萬裡尚為鄰

蒙  曼

2020年12月03日05:2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我們這個微紀錄片《從長安到羅馬》攝制組,組員中有歷史學者、中文系教授、音樂家、美術家,當然還有導演和攝像,雖然大家在各自領域術業有專攻,但若沒有從西安到羅馬之間長達6440公裡的奔走、對比、思考與講述,每個人對絲綢之路的認識,對東西兩大文明的認識也都會有所欠缺。

  這部微紀錄片的第一個特點是設定一個行走的目標,提起行走的興趣。在行走之中發現,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同時也發現,人類有那麼大的熱情和力量親近彼此,乃至隔山隔水永相望。

  紀錄片最終要呈現給觀眾,而呈現,是一種專業技巧。拍攝一部微紀錄片,5分鐘一個主題,這讓我一度困擾。比如,古中國和古羅馬歷法的對比,古中國和古羅馬人格追求的差異,等等。這幾乎是學者窮盡一生也研究不透的主題。我也罷,我們這個拍攝組也罷,其實只是做一個引子:我們真正的功能不是研究,而是引導﹔不是解釋,而是發現。我相信觀眾已經看出來了,在每一集的每一個主題中,我們都是首先行走,在行走中好奇,在好奇后思考,在思考后詢問,在詢問之后,試著給一個初步的回答。我們肯定沒有把每道題都答對,至少沒有回答完整,觀眾大可接著我們的話題,做出自己的回答。我想,這就是這部微紀錄片的意義。

  拍紀錄片是一件復雜的事,但拍攝還不是問題的全部。回國之后,我們需要與導演反復磨合文案,甚至為每一句話配音。在我的印象裡,配音是相當專業的工作,我們的聲音怎能和專業人士相比呢?在這個問題上,我非常欣賞主創的設計,畢竟,我們要的不是完美,而是鮮活。我們是一群鮮活的人,來到了兩座充滿活力的城市。無論西安還是羅馬,都綻放出讓我們嘖嘖稱奇的魅力。

  幾千年前,一群牽著駱駝的人蹣跚著,走出了一條從長安通向羅馬的道路,這條路若隱若現,卻又始終不絕如縷。今天,這條道路已經成為中西文明交流的大道。

  (作者為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 人民日報 》( 2020年12月03日 20 版)
(責編:牛鏞)

推薦閱讀

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

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

精彩推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王守信任廣東省委常委
  2. 普洱市委麗江市委主要領導同志職務調整
  3. 在這裡,讀懂“偉大的開端”——中共一大…
  4. 誘導性報道損害自身公信力(鐘聲)
  5. 激發短視頻的正向社會價值(人民時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