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花鼓戲藝術研究院——

觀眾在哪裡,戲就送到哪裡(服務農民 服務基層)

本報記者  鄭海鷗

2020年12月10日05:4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近日,湖北省花鼓戲藝術研究院(潛江市花鼓劇團)“紅色輕騎兵”來到了潛江市龍灣遺址,連續演出十余場次。一出出好戲演得精彩,群眾看得高興、聽得入迷。

  “近十多年來,我們始終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基層一線、田間地頭為人民群眾送戲演出,足跡遍布江漢平原各市、區、鎮、村組,年均開展戲曲進鄉村、戲曲進校園、主題展演等各類惠民演出約220場、惠及群眾30萬人次。”湖北省花鼓戲藝術研究院院長徐中兵說。

  “觀眾在哪裡,戲就送到哪裡。”徐中兵說,“每次演出的交通運輸、裝卸舞台、飲食生活,我們都全部自理,不給老百姓增添絲毫負擔和麻煩。我們堅持以精致的藝術質量和最強的演藝陣容,為百姓演出。真正做到城鎮演出和農村演出一個樣,觀眾多少和條件好壞一個樣。”

  劇院擁有多個國家一級演員和梅花獎、文華獎獲得者,他們帶頭深入田間地頭為人民獻藝。數年如一日的堅持,為年輕演員樹立了很好的榜樣,也在群眾中贏得了口碑。

  根據鄉鎮、村庄的人口疏密、演出條件等情況,劇院制定了科學合理的演出安排,組織規模大小不一的演出團或小分隊奔赴各地開展活動。下鄉過程中,劇院都會攜帶簡易《演出節目單》與《下鄉演出意見問卷》,問卷中涉及對劇目安排的建議以及對演員表演情況的評價,根據老百姓的反饋,劇院會及時調整劇目,打磨提升演出水平,讓下鄉劇目由“派單”向“點單”轉變。

  江漢平原有眾多民間花鼓戲班,劇院在送戲的同時,對當地戲班進行幫扶,在表演、唱腔等方面積極開展輔導和培訓。

  “花鼓戲既要鞏固擴大中老年戲迷群眾,也要培育青少年戲迷。”徐中兵說,劇院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力推“青春版”和時代感強的劇目。此外,通過戲曲進校園、名家上講台、學生建戲社等各種形式,培養娃娃戲迷。

  劇院還聯合潛江市電視台開辦了每月一期的花鼓戲電視課堂《魅力花鼓》,戲曲名家通過採訪、表演、現場授徒等多種形式,傳授花鼓戲知識,帶動花鼓戲傳習、學唱。

  青年演員謝婷婷說:“演好戲是我們的本職工作,舞台不隻在劇場裡,也在田埂上,觀眾的掌聲是對我們最好的褒獎,也是我們最大的動力。”

  送下去的同時也“採上來”。送戲下鄉不僅豐富了農民的文化生活,也是演職人員深入體驗生活、積累藝術素材、生發創作靈感的重要機會。2019年,劇院創作了現實題材劇目《河西村的故事》,不僅收獲了廣大群眾的好評,還獲得了文化和旅游部第十六屆文華大獎提名劇目獎、第三十四屆田漢戲劇文學獎。目前,《河西村的故事》已進行惠民演出50余場,“我們還在不斷地演中改、改中演,為人民群眾奉獻高質量的藝術精品。”徐中兵說。


  《 人民日報 》( 2020年12月10日 13 版)
(責編:楊光宇)

推薦閱讀

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

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

精彩推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王守信任廣東省委常委
  2. 普洱市委麗江市委主要領導同志職務調整
  3. 在這裡,讀懂“偉大的開端”——中共一大…
  4. 誘導性報道損害自身公信力(鐘聲)
  5. 激發短視頻的正向社會價值(人民時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