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班進京230周年

梨園流光薪火傳(深觀察)

本報記者  鄭  娜

2020年12月14日08:1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徽調京韻”展覽中展出的珍貴歷史文獻、清代繪畫《同光十三絕》真跡。繪畫展現了同治到光緒年間京昆13位不同行當的演員。圖片來自梅蘭芳紀念館

9月29日,北京京劇院演員在長安大戲院“紀念張君秋先生誕辰100周年”專場演出上表演《狀元媒》。新華社記者 陳鐘昊攝

9月28日,京劇演員在頤和園德和園大戲樓台上表演。新華社記者 彭子洋攝

致敬經典 回望歷史

自1790年起,以三慶、四喜、春台、和春為代表的四大徽班先后進京,南腔北調匯聚北京,眾多名角同城競技,孕育並催生了被后世譽為“國粹”的京劇藝術。

2020年正值徽班進京230周年,也是京劇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第10年。在時間的長河中,經過數代藝術家的改革與創造,京劇已成為中國戲曲藝術的集大成者、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

為紀念徽班進京230周年,自8月起,北京京劇院精心推出了流派經典劇目展演。重點演出梅蘭芳、尚小雲、程硯秋、荀慧生等9位京劇流派藝術大師,以及余、奚、楊、葉、姜、李等20多種流派的經典劇目。

9月底10月初,頤和園德和園大戲樓裡好戲連台、名家薈萃,京劇、昆曲、漢劇、徽劇、秦腔等11大劇種輪番登台,20位國家一級演員如“同光十三絕”一般相約於此,十三大戲曲院團赴京參演則猶如當年徽班進京盛景再現。

10月底,大型展覽“徽調京韻——紀念徽班進京230周年京劇專題展”在天橋藝術中心拉開帷幕,涵蓋清宮戲畫、劇本善本、名人書畫、老戲單、老照片、名家往來書信等諸多類別的200余件珍品實物向公眾展出,吸引游人流連駐足。

繼精彩紛呈的演出與展覽之后,安徽省委宣傳部、中國戲劇家協會(以下簡稱“中國劇協”)等聯合主辦的紀念徽班進京230周年座談會在北京舉行,來自北京、上海、浙江及安徽等省市的十余位專家學者圍繞“徽劇進京的歷史淵源”“徽班對戲曲發展的貢獻及啟示”“京劇和徽劇的傳承發展”等話題展開討論。

自今年下半年起,這一系列紀念徽班進京230周年的主題活動,不僅喚起了人們對京劇孕育、誕生、發展的歷史回望,也引發人們對戲曲藝術以及傳統文化發展的思考。

開放包容 活力之源

“邇來徽部迭興,踵事增華,人浮於劇,聯絡五方之音,合為一致。”當年,眾多戲曲藝人匯集京城演出,為什麼隻有徽班蓬勃發展壯大並最終孕育出京劇藝術?1830年成書的《日下看花記》從聲腔的兼容性、人才的開放性、技藝的全面性,道出了其中答案。

“為了獲得京城觀眾的認可,當年徽班進京后,在聲腔、曲調方面吸收了其他戲曲藝術的長處,進行了創新,更符合當地觀眾的審美需求。”中國劇協分黨組成員、秘書長崔偉表示。他認為,徽班自覺主動地從民間獲得藝術的智慧,因而擁有鮮活的民間題材和生動朴實的百姓化審美。

徽班進京后對不同曲種之長的吸納、融合、再創作,使京劇在誕生之初便把包容開放寫進了基因。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研究員龔和德說:“徽班進京后,並未因為‘二黃’聲腔受到歡迎就把昆曲元素拋棄了。在行當上,早期的徽班是以小旦取勝的,成熟以后,以老生為台柱、生旦淨丑得到了全面發展。聲腔不僅充分行當化,而且也充分個人化,出現了流派紛呈的景象,促使京劇的表現題材、文化內涵變得非常豐富。”

除了將二黃、昆曲、吹腔等多姿多態的聲腔匯聚一堂,中國戲曲學院戲文系主任謝柏梁認為徽班的重要貢獻還有兩個,一是其領軍人物的藝術成就,二是對劇目的貢獻。

北京前門外大柵欄每一條胡同都見証著230年來京劇的誕生和興盛。大柵欄不僅是戲班劇社的雲集之地,也是早期京劇名家的聚居區,更是培養后繼人才的科班、戲園的聚集之地。從清末到民國,在大柵欄這片沃土上,諸多梨園世家人才輩出,流派紛呈,為京劇事業的繁榮與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20世紀上半葉,以梅蘭芳等為代表的京劇表演藝術家推動京劇藝術達到了一個新高度。

知往鑒今 守正創新

“徽班進京為后人留下金山般的富有礦藏,徽班所體現的包容性、開放性、取長補短等精神特質,仍然是發展繁榮當下戲曲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中國劇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陳彥如是說。今天,紀念徽班進京230周年就是要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繼承發揚徽班留下的海納百川、兼收並蓄、與時俱進、勇於創新的優秀傳統,為當下的戲曲藝術發展提供更多有益的借鑒。

“當代戲曲藝術如何出好作品?如何贏得觀眾?我覺得越是臻於完善的境地,越是面臨如何突破僵化的考驗。即使是精華集大成者如‘國粹’的京劇,在與時俱進的發展中,也需要不斷完善、推陳出新。”陳彥表示。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啟動,京劇在繼承傳統的前提下探索創新表達,更好地與當代社會融合,舞台上注入了更多現代意識、現代審美,贏得了更多新一代觀眾的喜愛。然而,隨著文娛新業態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戲曲的傳承、傳播依然面臨著不少新問題。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研究員毛時安認為,當下戲曲藝術的各個門類都應該形成一種“吸納、消化、綜合、反芻”的模式,從創新的角度來講,這樣的模式是非常重要的。

“徽班進京的時代,正是中國社會處於動蕩與變革的時代。在大變革時代,中國文化的根和魂如何進一步延展?徽班進京給了我們一個思考——由徽班進京到京劇的誕生,傳統文化要延續生命,最重要的是要吸納和融合。”毛時安表示。在他看來,徽班進京的意義已經溢出了戲曲,為傳統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啟示。

(責編:孟麗媛、魯婧)

推薦閱讀

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

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

精彩推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王守信任廣東省委常委
  2. 普洱市委麗江市委主要領導同志職務調整
  3. 在這裡,讀懂“偉大的開端”——中共一大…
  4. 誘導性報道損害自身公信力(鐘聲)
  5. 激發短視頻的正向社會價值(人民時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