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孟津縣會盟鎮營造向上向善好氛圍——

傳承一方文化 造福一方百姓(文明的力量)

本報記者  畢京津

2020年12月30日09:4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黃河流經小浪底水庫后,澄清碧綠的河水繼續向下游流淌,在兩岸滋養出萬頃良田。剛剛獲評“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的河南洛陽市孟津縣會盟鎮就在這裡。

  作為“千年古鎮”“魚米之鄉”,近年來,會盟鎮通過提升基礎設施、培育先進典型等舉措,傳承一方文化,造福一方百姓,讓文明新風吹遍田間地頭。

  會盟鎮獲評“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的消息傳來,雙槐村57歲的村支書慶會勛喜笑顏開。

  “走,帶你去俺們村看看!”跟隨他的腳步,記者來到雙槐村。街道十分干淨,寒風勁吹,卻沒有幾片落葉可卷﹔村民小院修葺一新,每家門前都有種植月季樹、桂花樹和紅葉石楠的花壇﹔推門入戶,瓷磚鋪地的院子整潔寬敞,72歲的王滿金笑容滿面,“改造過的廚房、廁所都接通了污水管網,住著舒坦!”

  “通過提升基礎設施,培育鄉村文明新風。”會盟鎮黨委書記孫永偉介紹,3年來鎮裡累計投入4.5億元,實施一系列鎮區和村容村貌改造工程,鎮區街道外立面翻新、弱電入地、道路高標准綠化﹔示范村庄改廁、改廚、改衛,接入污水管網,並逐步向全鎮推廣﹔在黃河沿岸高標准建起23.5公裡生態廊道……

  “以后,俺們鎮家家戶戶都會美得像王滿金家!”慶會勛說。

  帶記者參觀油坊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是老黨員趙定軒。記者一邊聽著趙定軒的介紹,一邊仔細看牆上欄目裡的先進人物事跡。

  “這模范黨員、優秀志願者是不是你?”

  “就是他!”村支書王獻紅搶先說。年輕時參軍,退伍后回村,下雪天為孩子們清掃上學路,農閑時去路邊除雜草,黨齡51年的趙定軒已經73歲,仍堅持為村民服務。在油坊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牆上,展示著30多位像趙定軒一樣的先進人物事跡。

  “抓好先進、樹好典型,可以引領鄉村文明!”孫永偉說,全鎮有21支志願者服務隊,注冊文明志願者達1.3萬余人,定期開展“關愛留守兒童”“愛心幫扶孤寡老人”“交通文明志願崗”等各類志願服務328次,受益群眾6800余人﹔同時,當地還廣泛開展“十星級文明戶”“道德模范”“身邊好人”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評活動,營造了崇尚文明、向上向善的良好氛圍。

  入夜時分,來到李庄村文化廣場,兩根高大的燈柱矗立在斜對角,照得全場通明。49歲的村婦聯主席梁潤霞正跟40多名村民一起跳廣場舞。

  “自從建了文化廣場,我們跳舞方便多了!原本十幾人的廣場舞隊現在有40多人,並且拿了市裡、縣裡、鎮裡很多獎。不管春夏秋冬,我們都准時准點來這跳!”她高興地告訴記者。

  嶄新的文化廣場有半個足球場那麼大,地面很平整。兩側立著村務宣傳欄,背后牆上還繪有主題牆畫。

  近年來,會盟鎮通過建設美麗鄉村,打造鄉村文化陣地,新建文化廣場12個,發展演出團隊147個,開展鄉村春晚文藝演出、戲迷擂台賽、廣場舞比賽等各類文體活動1600余場次,滿足了廣大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 人民日報 》( 2020年12月30日 07 版)
(責編:韋衍行、劉穎穎)

推薦閱讀

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

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

精彩推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王守信任廣東省委常委
  2. 普洱市委麗江市委主要領導同志職務調整
  3. 在這裡,讀懂“偉大的開端”——中共一大…
  4. 誘導性報道損害自身公信力(鐘聲)
  5. 激發短視頻的正向社會價值(人民時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