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故宮“擺駕”國博 邀你飽覽宮廷珍寶

本報記者  鄒雅婷

2021年01月12日08:0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清銅鍍金甪端香薰(一對)。杜建坡攝

清黑緞嵌點翠鳳戲牡丹女帽。杜建坡攝

庄嚴華貴的金漆雕龍紋寶座居於正中,其后立著描金彩繪高浮雕硬木屏風,寶座兩邊有一對掐絲琺琅象馱瓶,前方陳列著精美的甪端、四節大熏爐、鶴式蠟台、盤龍香亭。

走進“金玉滿堂——沈陽故宮典藏清代宮廷珍品”展序廳,仿佛來到沈陽故宮大政殿中。大氣、考究的布景和復原陳列將大政殿“搬進”國博展廳,讓觀眾近距離感受皇家殿堂的威嚴氣派。

沈陽故宮與北京故宮並列為目前中國僅存的最完整的兩大古代宮殿建筑群。沈陽故宮博物院是以盛京皇宮為基礎建立的古代宮廷藝術博物館,藏有十分豐富的清代宮廷藝術珍品。此次“金玉滿堂”展由中國國家博物館與沈陽故宮博物院聯合主辦,是歷年來沈陽故宮博物院在國內舉辦的文物展覽中文物數量最多、類型最為豐富的一次展覽。

展覽通過“皇權與秩序”“生活與習俗”“陳設與清供”“藝術與信仰”“文治與武備”5個單元,集中展示沈陽故宮博物院典藏的200余件(套)清代宮廷藝術珍品,同時還精選國博館藏30余件(套)清宮器物參展。展品涵蓋陶瓷器、玉石器、青銅器、金銀器、漆木器、絲織物、書畫、古籍文獻等類別,其中既有庄重典雅的禮儀用器和帝后玉寶、玉冊,又有富麗華美、寓意吉祥的陳設佳器和生活用器,還有頗具文人意趣的君臣書畫、法相庄嚴的金銅佛造像等。

“金玉滿堂”展策展人、中國國家博物館科研管理處王志強介紹,此次展覽力圖擺脫晒寶式的窠臼,通過代表性文物的展示和深入淺出的解讀,向觀眾介紹清代宮廷的禮儀、生活、習俗、信仰、文化、武備等諸多方面。展覽中對清代冠服制度、帝后御用等級制度等專業性問題進行知識普及,並對觀眾感興趣的后宮生活進行生動細致的呈現,兼具知識性與趣味性。

徜徉於展廳中,琳琅滿目的藝術品讓人感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藝與靈巧匠心。一件透明琺琅嵌瑪瑙葫蘆瓶,以鏨胎工藝在器物外表鏨刻花葉及寬大的藤脈,用各色透明、半透明琺琅填施於葉片、藤蔓中,器表還以掐絲琺琅工藝制作大小葫蘆輪廓,將各色瑪瑙葫蘆鑲嵌於掐絲之內,光彩晶瑩,令人嘆絕。

眾多精美的瓷器中,一件造型獨特的粉彩多穆壺格外吸引人。多穆壺原為蒙、藏等少數民族用來盛放奶茶的實用器皿,后來逐漸演化為陳設器。這件多穆壺為清乾隆年間制品,器身呈竹筒狀,僧帽式蓋頂,龍柄,鳳流,蓋頂飾蹲獅鈕。通體以粉彩繪纏枝花卉及八寶圖案,紋飾繁縟華麗。

在“錦繡宮闈”章節,設計師以古畫搭配文物,營造出優雅閑適的女性生活空間。嬪妃們做女紅用的針囊、雕刻精美的木如意,與古畫中描繪的同類器物相映成趣。一頂黑緞嵌點翠鳳戲牡丹女帽前,不少參觀者拿出手機拍照。這種樣式的平頂女帽在清宮劇中很常見,多用於喜慶節日時。帽子框架由竹藤編成,再用黑綢網格罩於帽架外,前后飾點翠裝飾,前面為朵朵盛開的花瓣,帽頂飾雙鳳環繞牡丹,帽兩側垂有黑紗。點翠色澤艷麗,花鳥栩栩如生,如此美麗的帽子,當為佩戴者增色不少。

展覽中還有一些有趣的飲食用具,如夏天冰鎮瓜果冷飲的掐絲琺琅寶相花大冰箱,冬天用來吃火鍋的銀鍍金火碗。據《宮女談往錄》記載:“清宮舊制每年從舊歷十月十五起每頓飯添鍋子(火鍋),有什錦鍋、涮羊肉……”這套火碗由帶蓋碗、碗架及盛火小碗組成,是清宮用於制作“野意家伙”即“野意火鍋”時必備的器具之一,常與盤、碟、果盒、攢盒、方盤等組合使用。碗蓋為圓弧形,上分三層,分別鏨刻“壽”字紋並鍍金。碗口沿飾有回紋和小如意頭紋,腹壁有9個鍍金“壽”字。碗下部為三足支架,底部中央架盛火小碗,進食時裝入酒精點燃以保溫食物,類似於現代的小火鍋。此火碗制作精良,系清宮造辦處制造,從其上裝飾的“壽”字紋可知,它是皇帝舉行壽宴時的專用食器。

展覽適逢歲末新春,特別增加了清代宮廷過大年的元素,如門神、春聯、宮燈等。展覽中寓意吉祥的宮廷藝術珍品,帶給大家美好的新春祝願。

(責編:孟麗媛、劉穎穎)

推薦閱讀

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

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