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刀”王臻 古韻新意(新國潮)

胡 堯

2021年01月18日08:1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圖片從上至下分別為:篆刻家王臻、王臻在篆刻印章、王臻為抗疫醫護人員篆刻的印章《請戰》、王臻展示古代封泥的制作。受訪者及抖音供圖

浙江杭州孤山南麓,亭台樓閣錯落有致,摩崖題刻隨處可見。金石篆刻家王臻背靠西湖,以刀代筆,推開篆文的筆畫,石粉隨著他的腕力緩緩暈開。“正所謂‘覽物情有意,風月自無邊’”王臻口中念念有詞。這是王臻的抖音短視頻作品。“虫二”印璽的靈感來源於西湖湖心亭的虫二碑,由繁體“風月”二字去邊所得,取“風月無邊”之意。有網友看了視頻之后表示“西湖之美,在於人文,每每看到王老師的視頻,心就會寧靜下來”。作為西泠印社最年輕的篆刻家,王臻近年來借助互聯網推廣篆刻藝術,收獲了不少年輕粉絲。

方寸之間 氣象萬千

篆刻藝術是書法、章法、刀法三者完美的結合,一方印中既要兼顧書法筆意,又不能少了雕刻神韻。

早在8歲,王臻就與書法結下不解之緣。1992年,他擁有了自己的第一部書法作品,后來開始在各大青少年書法賽事中屢屢獲獎。父親看到了他在藝術方面的造詣,便為王臻物色了當地一位鄉賢,專門輔導王臻書法,並決意幫助兒子將這項興趣發展下去。

王臻在高二那年明確了自己的藝考之路,於2003年順利考入中國美術學院書法篆刻專業學習。10年后,西泠印社舉辦創立110周年“百年西泠·金石華章”國際篆刻大型甄選賽,王臻從2000多名參與者中脫穎而出,摘取桂冠。

對學習書畫的年輕人來說,西泠印社無疑是神聖的藝術殿堂,29歲的狀元王臻成為了當時社裡最年輕的社員之一。

王臻的成功絕非偶然。小時候,別的小朋友喜歡打游戲,他一放學就想去淘古璽印。這個愛好為他未來從事金石篆刻埋下了伏筆。

王臻系統化地收藏古璽印,按照每個時代的風格對藏品進行梳理,他並不僅僅滿足於把印花做簡單的排列展示,“這就好比我們在通過竹影來揣測竹林的樣子,一點也不科學”,認為“想更完整地探求古人的刀法,必須借用現代技術”。

2010年,王臻從藏品中精選出百余方結集出版了《鐵齋藏古璽印》,他把古代的印章進行高清拍攝,細節處放大處理,“這樣才能更清楚地看到古人刻制的痕跡是什麼樣的”。

其中,印有“贏縣左執姦”(贏縣左執奸)的一方璽,令王臻最為珍視。這枚印章出土於山東濟寧小安山鎮,佐証了西漢王莽專政時期中央官職的存在。由於新莽時期出土文物較少,這枚小篆古璽印更顯其歷史價值。

直播讓藝術傳得更遠

2007年,王臻第一次近距離接觸互聯網。

與王臻一同收集古印璽的藏友多為年齡稍長的中年人,在那個還沒有微信的年代,他們通過論壇拉近彼此的距離。每每談及那段時光,王臻都感觸良多,他每天幾乎要網絡沖浪8小時以上,認真回復每一個帖子,查找史料,去偽存真。后來,他當上了論壇的版主,也因此與不少圈內專家結為莫逆之交。

從那時起,王臻就意識到了網絡時代的便捷。

2016年,各大直播平台剛剛發跡,王臻就在“東家”“微拍堂”此類的匠人手作電商平台做起了直播。他很欣賞這種“直播+社交+電商+鑒寶”的商業模式,認為互聯網革新了文玩藝術領域的交易規則,使文化不僅僅局限在故紙堆裡。

“原來我在線下隻能給二三十個人開講座,搬到了互聯網上以后,幾萬人可以同時在看。”王臻坦言,“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時代已經過去了。要想讓篆刻這門藝術傳得更遠一些,必須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

“唯快不破”,是王臻篆刻最突出的風格,這種特點也讓王臻更適應網絡直播這種教學形式。“大家在線上的耐心都不如線下,因此必須在一刻鐘以內完成一方印的教學直播。”王臻說。

通常,篆刻家會先將印稿寫在透明度較高的紙上,翻過紙側依照“反稿”用鉛筆摹寫上石,再用毛筆復寫一遍,印稿上石后再校正補刀,但王臻在直播的時候,往往直接拿刀反刻,不到10分鐘就可以完成一方四字印。

“快刀”和王臻率直的個性有關,他一貫保持著一年幾百方印的創作強度。“我喜歡最簡潔的刀法,‘漢八刀蟬’一刀去一刀回,一個線條就可以出來了,寥寥數刀便可雕刻出一隻玉蟬。”王臻的刀法干脆利落,但同時又想表達出中國傳統文化的氣蘊,他認為這是最難的,也一直是自己在追求的。

觸摸過幾百方古璽印,使得王臻的“快刀”作品中漸染了一份沉穩的古意。

用短視頻吸引年輕網友

“論壇是魚缸,直播是魚塘,入駐抖音之后就像來到了大海。”王臻說。

奇石篆刻其實是一個比較小眾的藝術,王臻剛開始做直播時,粉絲大多是學習書法和篆刻的學生,或者是一些小有名氣的圈內人,受眾年齡層次大約是在40歲左右。

“要想吸引年輕人,就要挖掘大家容易感興趣的點,讓大家能先在幾秒鐘內停留下來,再來講篆刻。”王臻說。

王臻進行了很多新的嘗試,特別是在直播博主到短視頻創作者的轉變上,相較於最初講授篆刻邊款的臨摹技巧等垂直內容,現在他的小視頻內容更加多樣化。

他開始在短視頻中直播自己的篆刻生活。例如把曾為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和世界羽壇皇后李玲蔚講解篆刻、創作姓名印的經歷,以短視頻形式記錄下來,發布在抖音平台。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他還為鐘南山院士篆刻了一方《請戰》的印章,並題詞一首“君為南山一勁鬆,冠疾祛除為首功”,以表達對鐘南山院士和醫護人員的尊敬之情。

為了吸引更多年輕網友,王臻將篆刻這項“慢悠悠”的案頭藝術,以夸大的表現手法呈現出來,例如他會在短視頻中放大篆刻過程中磨石頭、打印泥、打邊的各種聲音來刺激年輕人的感官。

除了視聽結合,王臻在印文內容的革新方面也下足了功夫。他觀察到文藝青年衛衣上常印有彰顯個性的字符圖案,如“意中人”“無畏”“承讓”等,他便出品了一系列與先鋒文化有關的短視頻,他還會結合一些高人氣的綜藝節目和電視劇,比如《乘風破浪的姐姐》《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大秦賦》等,篆刻與之相關的印章。

在近日熱播的《大秦賦》中,嬴政頒布了誅殺嫪毐叛軍的詔命后,令趙姬蓋下印章的橋段,高度還原了秦朝時期的封泥拓片,王臻也在抖音中推出了與影視片段呼應的同款教程,他坦言:“這個細節處理可見劇組花了心思,但美中不足的是封泥夾不應該先被封住。”

通過這個短視頻,王臻也向大家普及了古代印章的使用方法和現在是不一樣的。秦漢時印章大多是印在泥上,這樣使得印文更具層次感。“印文分朱白兩種,如古代的肖形印,凹進去的白文是有紋路的,因此老虎的眼睛、鼻子、牙齒此類印花在平面的紙上是看不出效果的。”

“篆刻藝術必須要加入一些時尚元素,引起新一代的共鳴。隻有培養年輕人的興趣,才能帶動這個行業的發展。”王臻說。在他看來,藝術不應該是高高在上的,可以適當放低一些姿態。放低,並不意味著降低藝術品質,而是在表現形式上更加平易近人。目前,在他的帶動下,西泠印社裡已經有幾十名社員加入了他的直播行列。

(責編:孟麗媛、劉穎穎)

推薦閱讀

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

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