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外國朋友聊文學裡的春節(百家談)

劉江凱

2021年02月11日06:0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已到了臘月二十九日了,各色齊備,兩府中都換了門神、聯對、挂牌,新油了桃符,煥然一新。”開宗祠,掃上房,安排年酒,接收貨單,《紅樓夢》第五十三回寫寧、榮兩府操辦年事的情形,和王安石《元日》詩中新桃換舊符,爆竹除舊歲一樣令人印象深刻。千百年來,春節像一根可以越時空的絲線,將古今中外的中華兒女緊密地打成了一個中國結。

  春節也是一個和親朋師友互送祝福的重要節日。在和國內外師友閑聊互拜早年的過程中,我不由好奇——外國人如何了解中國春節?會不會通過文學作品呢?

  適逢英國劍橋大學讀文學博士的師妹施冰冰發來信息,便說到我的想法。我們推想,包括漢學家在內,大概不會有太多外國人能注意到文學作品裡的春節,遂決定通過我們各自認識的外國朋友進行一個簡單的調查。

  法國漢學家白樂桑說,外國漢學家可能會通過文學作品或電影了解春節,普通外國人主要還是通過當地媒體如電視台、報紙等了解。在巴黎,每年春節期間的游行、放鞭炮、挂燈籠等活動,給外國朋友留下直觀感受。他的觀點和另外兩位青年漢學家大體一致。俄羅斯聖彼得堡大學的羅流沙(Alexey Rodionov)認為,春節是外國人最了解的中國節日,但很少通過文學去了解。他在一篇文章裡談到,俄羅斯舉行的中國文化節很多,春節是規模最大、人流量最大的。比如在俄羅斯18所孔子學院和5所孔子課堂的文化活動中,“過中國年”都是重點。瑞士蘇黎世大學的楊爽(Justyna Jaguscik)也認為,一般讀者不太會通過文學了解春節,而更多是通過報紙或網絡讀到中國春運等信息。想想也很正常,如果讓中國讀者談外國文學裡的重大節日,恐怕也說不出什麼。

  有趣的是,也有受訪者反復提到了兩部令他們印象深刻的作品,分別是魯迅的《祝福》和曹雪芹的《紅樓夢》。麻省理工學院助理教授張仲思(Tristan Brown)曾在四川大學交換學習期間,在廣元的朋友家過春節,專業背景和親身經歷顯然讓他對春節有更多細膩的感受。他提到了古典詩詞和《紅樓夢》中的春節,最喜歡的是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認為該詞准確抓取了節日期間的歡樂場景,特別是最后一句“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如照片般為我們定格了節日的美好體驗。劍橋大學東亞系博士沈若昆(Nick Stember)表示,自己印象最深的是《祝福》。他說,雖然這並不是一個快樂的故事,但卻給予了我們諸多思考。現在韓國圓光大學工作的李嘉英(Lee Gayoung)曾在北京師范大學獲得碩士、博士學位,也在北京過過春節,她對《祝福》最后一段印象極深。“我在蒙朧中,又隱約聽到遠處的爆竹聲聯綿不斷,似乎合成一天音響的濃雲,夾著團團飛舞的雪花,擁抱了全市鎮。”羅流沙也提到了《祝福》,但他同時指出,許多中國文學因為沒有俄語譯本,所以從根本上限制了被普通讀者看到的可能。我想《祝福》和《紅樓夢》之所以被反復提及,和它們的譯本多、經典性強密不可分。

  這些熱愛中國文學的外國友人也對春節和外國節日做出比較。羅流沙認為,春節類似俄羅斯人過的新年節,同樣是全家團圓,吃喝玩樂,因此好理解、好接受。他認為俄羅斯人對春節文化的了解相對較淺,主要限於屬相、鞭炮、紅燈籠和餃子,很少人知道中國年畫的存在,屬相則非常受歡迎,大概與西方人習慣的星座有關。李嘉英則覺得春節與韓國的“舊正”都是農歷新年,是民間最古老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雖然中韓兩國過春節的習俗各有特色,但韓國與中國對春節的傳統觀念非常相似。沈若昆則注意到節日裝飾方面,聖誕節有聖誕樹、聖誕燈、聖誕村等具有公共性的城市大道景觀,春節有對聯、福字、門神等,似乎更偏重於家庭。在西方,每年會有各種關於聖誕老人的電影,中國十二生肖或許也可以拍成電影,增加“年味”。

  雖然外國朋友通過文學了解春節十分有限,但春節的節慶風俗、文化內涵卻對他們有不小的吸引力。文學以外,大眾文化發揮的作用恐怕更大。

  世界各地的節日傳統固然不同,但人們通過節日尋找幸福的道路始終是一致的。今夜,讓我們共同擁抱一個嶄新的辛丑年!

  (作者系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研究院副教授)

(責編:郝江震、楊光宇)

推薦閱讀

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

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