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邰立平作品細部。 |
![]() |
邰立平制作年畫。 |
![]() |
鳳翔年畫
鳳翔年畫始於唐宋,興於明清,流傳至今。植根於西北,具有濃厚的西北風情,粗獷大方。以線刻為主,剛勁有力,簡明質朴﹔色彩上以鮮明的紅、綠、黃、紫為主,再襯以黑色線條,對比強烈。
木版年畫之於春節的重要性,曾經十分了得。貼年畫,辭舊迎新,驅邪納福。每逢臘月二十三,家家戶戶撕掉舊年畫,把屋子打掃干淨,迎接新年到來。大年三十,全家人歡歡喜喜地在門窗、牆壁上貼上新年畫,祈求來年家宅平安、風調雨順。
我國幅員遼闊,年畫的風格也因地域不同而多種多樣:有宮廷趣味和市民趣味的楊柳青年畫﹔有粗獷朴實、充滿鄉土氣息的山東濰坊和河北武強年畫﹔有古朴稚拙的河南朱仙鎮年畫……在西北地區,陝西寶雞鳳翔的木版年畫則廣受歡迎。
鄉土氣息,西北韻味
冬日的中午,陽光溫暖明媚。這對已經眼花的邰立平來說,是一天中最寶貴的時刻。他坐在工作室南陽台的矮凳上,正精雕細刻。榔頭敲打刀柄,鋒利的刀鋒沿著畫好的墨線前進,一縷縷地剔下木屑。刻完一筆,邰立平扶了扶花鏡,抬起頭說:“每一刀都要屏住氣,刻完才能呼吸。”
鳳翔年畫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今年69歲的邰立平則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鳳翔年畫始於唐宋,興於明清。明正德年間,邰氏家族就已有8戶從事年畫刻印或販賣。年畫的版樣經過數代積累,逐漸豐富,邰氏也成為鳳翔年畫最重要的老字號和傳承脈絡。清末,邰家創立“萬順畫局”,后人傳承又改名為“世興局”。最鼎盛時,家族有70多家年畫作坊,年產量高達600萬張。
鳳翔木版年畫植根於西北,具有濃厚的西北味。和其他年畫相比,鳳翔年畫顯得更為粗獷。
木版年畫的制作工藝主要分為畫樣、刻版、印刷、填色四大流程。鳳翔年畫以線刻為主,線條剛勁有力,簡明質朴,生動大方﹔色彩上以鮮明的紅、綠、黃、紫為主,再襯以黑色線條,對比強烈。印刷時先用顏色印染天地,再開紅光、涂胭脂、加重彩,后套黑線主版。“這樣印刷出來的畫面和諧朴實,發散出濃濃的鄉土氣息,這是很多人喜歡鳳翔年畫的主要原因。”邰立平說。
恢復刻版,隻爭朝夕
“我小時候,家裡的床上、桌子上、窗台上到處都是年畫刻版,我是浸在西游記、三國、白蛇傳等故事傳說中長大的。一出生,我就和年畫分不開了。”邰立平說。
受祖父和父親熏陶、培養,邰立平6歲起就跟隨祖父邰世勤學習填色,9歲開始在父親邰怡的指導下,系統地學習家傳年畫工藝。初中畢業后,邰立平走上了木版年畫的傳承之路。
“文革”期間,邰家幾代人積累下的刻版,被抄走、損毀。“文革”之后,邰立平和父親著手恢復傳統年畫。“但這並不容易,在老畫版丟失的情況下,隻有沿著祖輩、父輩當年走過的路,一點點搜尋他們散落在各地的畫樣。”邰立平說。
一個偶然的機會,邰立平得知,陝西省群眾藝術館收藏了近100幅祖父在1954年創作的年畫。他激動不已,趕到館裡,花了幾天時間,先用鉛筆把樣子描下來,再回家用毛筆畫出來,《西游記》的版就這樣得以恢復。他將這些畫印出來,經過手工填色,拿去和館藏的祖父作品對比,發現二者幾乎一模一樣。在不同的時空,兩代人對年畫色彩的把握如出一轍。
1984年,父親去世,恢復工作隻剩邰立平一人支撐,情況愈加艱難。“時間緊迫,我就白天刻版,晚上封色,這麼干了六七年。當時最多一天可以連續干21個小時。”其中有3年,他獨自完成了170余套老版刻版的復制工作,相當於兩代人積存下來的刻版量。
隻要有機會見到邰氏老版年畫,邰立平都會想方設法趕去照樣恢復刻版。“到現在,我一共搜集了大約400個品種,鳳翔年畫最強盛的時候大約有700個品種,現在基本代表作品我們都已經恢復了。”
這種努力使得鳳翔木版年畫恢復了較為完整的體系,包含有門神畫、家宅六神畫、十美圖、風俗畫、傳統戲劇畫等類別。經過多年苦心搜集,邰立平終於實現了父親的夙願,先后出版了兩卷《鳳翔年畫選》。
“目前,《鳳翔年畫選》第三卷的104塊墨線版已經完成,剛好是第三卷的一半的量,還有一個套色版,有五六百塊,估計需要十幾年時間。我現在正在努力,盡可能在我這一生當中把它完成。”邰立平說。
走出國門,走進大學
對於鳳翔木版年畫來說,最大的沖擊來自於膠印年畫。經過了上世紀80年代的黃金期,到了90年代,家家戶戶貼的便是膠印年畫了,木版年畫的手工作坊相繼關閉。
“當時我就考慮,必須跳出來,做藝術品。”邰立平說。
邰立平開始對木版年畫進行創新。他把原來印刷年畫用的機制紙改成宣紙,把顏料從化學原料改成植物原料,后來又改成國畫顏料。過去民間的年畫,每個顏色印一次。現在,每一個顏色要印三次,讓顏色吃進紙裡。
這樣的創新是成功的。1994年,邰立平應澳大利亞墨爾本澳華歷史博物館之邀赴澳舉辦《中國民間年畫珍品收藏展》,同年3月應香港中華文化交流中心之邀,赴港舉辦“民間吉祥物展”。1999年,他隨中國藝術代表團赴法國參加“99巴黎——中國文化周”。2005年,他應邀參加上海民族民間藝術博覽會,並獲得特殊貢獻獎。邰立平年畫的主要銷售市場是收藏者,在歐洲的展會上,他一張年畫的售價為1200歐元。
“不管是到中央美院還是浙江美院,不管是去澳洲還是歐洲,做完展覽,作品都被收藏了,這說明藝術界對這種形式是接受的。”邰立平說。
邰立平的小女兒邰高娣是邰氏鳳翔年畫的第二十一代傳人,她幫助父親做了大量的年畫整理工作。在這位“80后”看來,年畫要想有新的發展,就一定要有所創新,要和國內的設計師合作,產生思想的碰撞,創造出具有現代氣息的新年畫。
對於女兒的提議,邰立平深有感觸。幾年前,他應邀到中央美院給學生上選修課,並要求每位學生交一幅結課作品。他沒有想到,學生們的創作那麼美:有的把門神的頭部放大到佔身體1/2,特別卡通﹔有的把楊柳青年畫的著色用到了鳳翔年畫上,讓人耳目一新。“給更多年輕人創造機會,讓他們接觸民間藝術,施展才華,這是對中國傳統文化最好的傳承。”邰立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