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館之寶|河南博物院《蓮鶴方壺》:青銅時代的絕唱

2021年05月06日09:14  來源:人民網
 

編者按: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深厚滋養。我國是擁有5000多年歷史的世界文明古國,文物規模和博物館總量位居世界前列,是名副其實的文物資源大國。為進一步推動我國博物館教育普及,讓文物“活起來”“火起來”,人民網於5月1日推出“鎮館之寶”欄目,通過對博物館館藏故事的講述,讓更多人從文物中見証歷史、銘記先輩、傳承文化、弘揚精神。

河南博物院院長馬蕭林講述“鎮館之寶”《蓮鶴方壺》(國寶尋蹤融媒工作室)

河南博物院創立於1927年,是我國成立較早的博物館之一。河南博物院現有館藏文物17萬余件,武則天金簡、杜嶺方鼎、玉柄鐵劍、雲紋銅禁、骨笛、婦好鴞尊、汝官窯天藍釉刻花鵝頸瓶、四神雲氣圖和蓮鶴方壺為館藏中的珍寶。其中,位於第四展廳的蓮鶴方壺河南博物院的鎮院之寶。

蓮鶴方壺整個形體呈圓角方形,器身兩側雙耳呈龍型,回首觀望、形態夸張。四周有幾隻翼龍從下往上攀爬,器身下兩隻怪獸在用力襯托。器物滿身裝飾蟠螭紋,紋飾互相穿插疊加生動形象。最精彩的部分在器物上部,器蓋有雙層蓮瓣,蓮瓣中央有一隻仙鶴引頸欲鳴、展翅欲飛,將整個器物裝飾得渾然一體

蓮鶴方壺,中原晉文化和南方荊楚文化,黃河文化和長江文化交融碰撞的結果。它反映了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思想自由的時代背景。郭沫若先生稱這件器物是時代的象征,也是青銅時代的一個絕唱。

文物,是時代最忠實的記錄者,它昭示著中華文明五千年的滄桑砥礪。博物館,是連接歷史、現實與未來的橋梁,而文物工作者,便是現代與古代對話的聯絡人。

兩千多年前的蓮鶴方壺依然屹立於此,而我們也將在此傳承古今,描繪我們當下恢弘、燦爛的新時代圖景。(配文:連品潔、劉佳)

(責編:劉佳、章斐然)

推薦閱讀

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

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