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人民网首页|文化频道|网站地图

prev
  •  
  •  
  •  
  •  
  •  
next
    “很多年前,我一个人在偏僻的乡村‘插队落户’,是书驱散了我的孤独,使我在灰暗的岁月中心存着对未来的希望,保持着对理想的憧憬。在一盏飘摇不定的油灯下,书引我远离封闭和黑暗,向我展现辽阔和光明。”散文家、诗人赵丽宏在他的随笔集《读书是永远的》一书的自序中回望过去的艰难岁月,庆幸有书为伴,“人识了字,最大的实惠和快乐就是读书。”

    赵丽宏把读书看作一种享受,当然,前提是必须要读经典的书。“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读《红楼梦》、《西游记》、《封神榜》、《东周列国志》等,中学开始接触中、外现代文学,比如《安娜·卡列尼娜》、《唐·吉诃德》和《复活》等。”他在少年时期只要拿起一本有意思的书,就能沉醉其中,忘了一切,走路读、吃饭读,连上厕所也读,“总觉得如果不抓紧时间,就没时间读书了。”一个稚嫩青葱的少年以如此老成的思想去珍惜时间和读书,实在令人赞叹。

    人有时候是一个矛盾体。赵丽宏有时遇到一本好书,却又不舍得将其快速读完,“规定自己每天只读30-40页,比如《追忆似水年华》一书的文字实在太美了,要边读边细细品味,因此要慢读。”作为一名散文家、诗人,赵丽宏除了品味书中细腻优美的文字,还仔细推敲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当他读到书的后面时,他会返回前面精彩的部分再次研读,来来回回。

    “只要还活着,还能用眼用脑,便能继续读书,继续享用这永不会失去美味的精神佳肴。”赵丽宏说,文字对他有一种无法抗拒的吸引力,而这种吸引力不只在于读,也在于写。“作为读者,我们不应该是一个简单的接受者,也应该是一个思想者、参与者。”他说,读书的过程,是欣赏和接受的过程,也是思考和感悟的过程,“如果能经常用自己的语言记录读书的感想,那将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情。”因此,他时常读完一个段落、一个章节,就写下自己的共鸣之处,或不同观点。

    或许正因为他爱读书、读书多,才更明白“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深刻道理,“读书的过程,也可能是排斥的过程,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书都是有价值的,也不是所有的书都是有趣,我们应该通过自己的思考判定一本书是否值得读。”

    “现在的年轻人很幸福,生逢其时,生活在一个自由阅读的时代,”赵丽宏建议大家要多读书,可以到图书馆借,书店里买,甚至网上搜索下载,“有好书作伴,即便在狭小的空间,也能上天入地,振翅远翔,遨游古今。漫长曲折的历史和浩瀚无尽的宇宙,都能容汇于心,化作滋养灵魂的清泉。”详细>>>

爱书人简介

    赵丽宏:当代著名散文家、诗人、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文学杂志社社长。有十余篇作品收入中国大陆各地、香港和新加坡语文教材,是作品收入教材最多的当代作家。他的作品《山雨》、《与象共舞》、《顶碗少年》被收入人教版、沪教版的中小学语文课本。《望月》、《蝈蝈》、《学步》、《囚蚁》等作品被收入全国各地的小学语文课本。《为你打开一扇门》、《周庄水韵》、《假如你想做一棵腊梅》、《在急流中》、《黄河船夫曲》、《晨昏诺日朗》、《炊烟》、《青鸟》作品被收入全国各地以及香港和新加坡的中学语文课本。

策划:刘红、黄维   采访:王鹤瑾


往期回顾

  • 止庵读书与作者交朋友止庵读书与作者交朋友
  • 止庵在家中止庵在家中
  • 解玺璋家中的书柜解玺璋家中的书柜
  • 止庵家中的书柜之一止庵家中的书柜之一
  • 解玺璋以书为伴解玺璋以书为伴
  • 止庵家中的书柜止庵家中的书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