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频道首页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不仅源自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源自我们的文化积淀和精神信仰,更源自五千年来中华民族产生的一切优秀文艺作品,以及创作这些作品的德艺双馨的文化大家。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正值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怀揣对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敬畏之心,人民网推出融媒体文艺栏目《见证人丨致敬改革开放40年·文化大家讲述亲历》,邀请改革开放40年以来当代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艺术大家,分享其求艺之路的艺术探索与思想感悟,呈上对改革开放40年文艺发展最具诗意的表达,通过有情感、有温度、有底蕴的人物呈现,彰显艺术作品的时代之美、信仰之美、崇高之美。

专访张良:一辈子做董存瑞精神的传人

 
  羊城十月,在霏霏的小雨中,我们来到了广东珠江电影制片集团,采访电影艺术家张良。由于前一天有些感冒,张良的声音并不十分洪亮,但语句中透露出来的铿锵豪情却依旧令人肃然起敬。
 
  “我的一生只干了两件事,一是当演员,二是当导演。”银幕上的他,是舍身为国的战斗英雄董存瑞;银幕下的他,将“董存瑞精神”融入到导演事业中——把人民放在心上,深入大街小巷,用光影记录下他们在时代大潮中的沉浮变迁,勾勒出改革开放期间岭南独特的人文风光。在......[更多]

我理解董存瑞的理想:打倒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建立新中国,因为这也是我们每一个解放军战士的愿望。所以,每一个人都会像董存瑞那样在危难时刻为祖国献身,有了这样的精神,我们才能去塑造董存瑞。

在我心中,董存瑞精神可以用这八个字来表示——舍身报国、无私奉献。这八个字饱含了董存瑞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党教育我们每一位战士要为人民服务、把人民放在心里,任何艰苦的环境,任何困难我们都要克服,这是我们每位解放军战士必须应有的品质。

无论什么时候,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也没有任何怨言,在工作中我努力在自己身上培养起英雄人物的思想品质,在影视作品中塑造好精神人物、讲好英雄故事,让观众在看过影片后,能感到身上增加了一种克服一切困难、冲开一切障碍的力量,让英雄人物的精神力量鼓舞大家前进。

让我下决心从演员转行为导演,正是因为改革开放。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改革开放,要让中国人民富起来。此时我已经调到广东了,在演过几部戏后,我自认为都不太理想。随后,我得知了深圳要建经济特区的消息,觉得机遇来了,文艺工作者一定要到生活中去,到火热的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去,要滚一身泥巴、做一番事业。

改革开放改变了我的人生,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的张良。改革开放让我完成了从演员到导演的转变,进而让我在导演的事业上有所作为。我创作的这些作品,从《梅花巾》开始,到《雅马哈鱼档》《少年犯》《女人街》《特区打工妹》《龙出海》……所有这些作品的题材都源自改革开放。

有人说很佩服我,别人写历史题材都有参照物,但我没有参照物,都是改革开放新题材、新事物、新生活。如果不踏足到这片土地上、不投身到改革开放的大潮里,又怎么能看到这些人和事?

习总书记精辟的论述,令我感触很深。我们的作品要反映社会、生活、时代、历史,必须深深植根于广大劳动群众的广阔生活,必须在作品中结合人民群众的感情、思想和意志。

我是北方人,在拍摄《雅马哈鱼档》前对广州还不太熟悉,但我深知生活才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因此,我当时走遍了广州的街道,和广州的邻里百姓们深入交流,详细了解广州的过去和现在,了解这座城市的新旧变化,真正做到“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后来的《女人街》《特区打工妹》等,都是延续这条路,无一部不是从生活中而来。

当前电影市场繁荣,百花齐放,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我认为,一个文艺工作者只要心里想着人民,就不会走上歧路。

说起张良,很多人脑海中定会浮现电影《董存瑞》中那个经典的画面——在敌人桥堡下,解放军战士董存瑞手托炸药包,拉响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前进!”

当年饰演英雄董存瑞的小伙张良,改革开放后成功转型为一名电影导演,一口气执导了《雅马哈鱼档》《特区打工妹》等多部反映广东改革开放热潮的南国都市片,外界称他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