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好声音”平安成名路:大学就在酒吧驻唱【2】--文化--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媒体联播

揭“好声音”平安成名路:大学就在酒吧驻唱【2】

2012年11月13日09:11    来源:中国日报网站    手机看新闻

揭“好声音”平安成名路:酒吧驻唱 一月赚2千

  读书时的平安(中)

  成都,从小提琴到合唱团

  四五岁的时候,父亲有意识地让平安跟着自己学拉小提琴。“爸爸同事的孩子也会蹭过来。三四个小朋友比赛,就会更带劲儿。”

  平安的爸爸、叔叔和伯伯都喜欢玩乐器。“爷爷奶奶不想让他们以此为正业,所以只能背地里偷偷摸摸地学。”叔叔的小提琴拉得最好,后来成为了马思聪的徒孙。本来弹琵琶的伯伯,看兄弟俩都玩小提琴,就也跟着一起混。

  可是那时的平安似乎对无线电技术更感兴趣。“爸爸的专业是物理,光电技术啊、卫星跟踪啊、激光武器啊,耳濡目染。我特别喜欢自己动手做的那些小东西。”

  上小学后,教音乐的冯老师知道平安拉过小提琴,就把他招进了合唱团。冯老师的女儿是四川音乐学院的学生,每个星期的双休日都会抽一天来学校教唱。“我们把手放在她的肚子上,体会怎么呼吸。慢慢知道了,原来唱歌是这么一回事儿。”

  合唱团经常参加学校文艺汇演,还会去敬老院和周边地方演出。“每次轮到上台,我就特别开心,因为可以光明正大地不用上课啦!”

  从器乐学习到声乐学习,平日里听着父母唱样板戏长大的平安渐渐爱上了音乐。到了初中,冯老师特意跑到中学来告诉他,变声期的一年时间里不要过度用嗓。那一年,他几乎没唱过什么歌,也不敢大喊大叫。“变完声,我的嗓音质感没有变得很粗犷,也没有变得很低沉,更不是那种撕裂的声音。”高音的天赋,或许就是那会儿埋下的种子。

  中国中学,还记得杰克逊的那首歌

  知青子女16岁以后可以返城。初中毕业后,平安就回到上海,在永嘉路上的中国中学念高中。学校在奶奶家和外婆两家中间,很方便。

  离开10年,平安对上海的生活感到不适。“就说考试吧,以前的卷子都是两面四张纸,两节课考完。上海不一样,一节课就必须做完。人家都能按时交卷,我一向来不及。”

  平安最担心的科目是英语。在上海,小学就开始学英语,他就经常跟不上进度。班主任是英语老师,总把他叫去办公室补课。“第一次不及格也是到了上海才有的。”而就是这么一个“落后分子”,偏偏在高考的时候,得到了全班英语最高分。

  那会儿,在上海唱片厂工作的阿姨经常给平安些小福利,时不时塞两盘磁带给他。唱片厂第一个引进的欧美明星是迈克尔-杰克逊的专辑。平安还记得那盘白底装帧的卡带《BAD》,他成为很早接触欧美流行音乐的幸运儿。后来,玛丽亚-凯莉、惠特尼-休斯顿,只要唱片厂引进的他都能在第一时间听到。接触到越来越多的欧美明星之后,他逐渐爱上了英文歌曲,唱歌也逐渐有了欧美范儿。“还想去看11月13日大卫-福斯特的中国站巡演呢,不知道抽不抽得出空啊!”

  高考填报志愿时,平安的第一志愿是上海大学的一个理科专业。在家里老人的观念里,跟随父母脚步从事科研工作,似乎是最理想的出路。尽管分数达到了填报资格,但因为报考人数太多,他还是被挤了下来。最后,去了上海立信会计专科学校念会计专业,老人觉得也不错。

(责任编辑:肖亭亭、许心怡)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