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种意义上,大家对赵普命运杞人忧天式的猜想,实则有着无比复杂的构成。例如,对现世善恶力量对比的消极估计;对官方媒体隐隐约约的提防和不信任;对“枪打出头鸟”逻辑的狭隘理解等等。人们将内心的种种心思,投射到围绕“赵普”话题的种种讨论中,并以杜撰“苦情戏”的方式,宣泄着累积日久的情绪。久而久之,在轮番热议之中,太多的“外围议题”,一股脑被加诸于“赵普事件”上。而此事真相到底如何,反倒不那么重要了!
众声喧哗终归寂寥!此刻,若我们选择相信赵普讲述的“美好故事”,在欢欣鼓舞之余,也该反思自己早前的那份轻浮与躁动吧。毋庸讳言,这种“事后回望”的动作,无疑是必要的,因为它不仅能推动公众矫正偏见、为“误伤”致歉,也可促成不同群体的互谅与和解。其实,必须说明的是,此事中,非但围观者发声欠妥,赵普本人的行事,也颇有可商榷之处。至少,“不要吃酸奶喝果冻”的劝诫太过绝对;至少,动辄从微博隐匿数月、一言不发,对他的支持者来说也太过残酷。
“暂缓出镜,是保护不是流放”,透过这一表述,我们再去对比之前的猜想,便可发现:灰暗的力量即便强大,正义的一方也未必就不堪一击。除此,此事所贡献的正面经验还有,提示着爆料者的措辞能更精准、围观者的发声能更节制……水落石出后,“赵普事件”的最大价值,恰在于此!
![]() | ![]() |
(责任编辑:温璐、许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