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曙光辉映三晋(美哉·华夏博物馆之旅)【2】--文化--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

古史有言: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

文明曙光辉映三晋(美哉·华夏博物馆之旅)【2】

冀  业

2013年02月16日07:1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待解之谜

  铜牺立人擎盘

  “国家大事,在祀与戎。”战国时青铜器的主要功能便是祭祀与征战,“牺”便是对祭祀所用牲畜的称谓。

  1965年,山西长治分水岭126号墓出土随葬品总数达700余件,其中一件保存完好的铜牺立人擎盘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它现展出于山西博物院“晋国霸业”展厅。

  铜牺立人擎盘,由牺兽、宫人和镂空圆盘三部分组成,整体造型是站在神兽背上的一名女子正举着一个镂空的圆盘。神兽装饰华丽、神态柔和;女子衣纹清晰,发丝根根可辨。更令人称奇的是,她举着的圆盘至今仍然可以随意转动,而在她手中长握了2000多年的圆柱竟然还可以拆卸!在通高仅14.5厘米的器物之上能够设计制作如此精致完美的画面,令人称奇,体现了中国青铜器制作技术的卓越水平。

  宫人所站牺兽,是由古代匠工结合各种动物形象创造出的一种兼具猪、牛、熊、鼠等造型的想象中的“动物”。有学者曾认为“牺”可通“犀”,意即犀牛。但是随着近年来文物考古发掘,尤其是墓地貘尊的出土,似乎可看出牺兽的原型或许就是曾经生活在中国北方后遭灭绝的貘。不仅牺兽是个谜,整个立人擎盘器具有何功用,尚待研究。

  雍容华贵

  玉组佩

  无论现今人们的首饰佩饰如何奢侈华丽,在3000年前的这套晋国玉组佩面前,都会黯淡无光。

  西周时期,贵族间开始盛行一种由多件块玉串联组成、悬于身上的佩饰,今称之为“玉组佩”。玉组佩是国君或高级贵族区别贵贱、等级的标志和象征。到春秋时期,为了佩带者行动方便,玉组佩的组合趋向简单化,大型的玉组佩在西周昙花一现,迅速退出历史舞台。

  这套大型玉组佩出土时长达两米多,从墓主人的头部一直覆盖到脚部。它由玉璜、玉珩、玉管、料珠、玛瑙管等204件各色玉饰组成,全面地展示了西周贵族用玉的规制和水平。组佩中璜的数量达45件,是迄今见到的组佩中玉璜最多者。整组玉佩结构复杂、组合规整、饰纹精湛。

  这套玉组佩曾经的主人是晋国历史上第八代晋侯——晋穆侯的次夫人杨姞。杨,是西周位于今山西洪洞一带的小国。杨姞当是由杨国嫁到晋国的贵族女子,不是晋穆侯的正室。然而她却是晋侯墓地里唯一以妾的身份入葬王侯墓地的人,而且随葬规模远远超过穆侯夫人,甚至连晋穆侯本人的墓葬也显得逊色许多。这是怎样的一位次夫人,不由让人对她的身世谜题以及其时晋国与杨国,乃至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产生了无数的遐想。

  小贴士

  开放时间:9:00—17:00(16:00停止入馆)。每周一闭馆。

  门票:免费。观众由博物院北门和东门发票处领取门票,一人一票,不可代领,当日有效。团队参观可提前预约,预约电话0351—8789555。

  讲解服务:一层总服务可免费索取《参观指南》。数码式语音导览机可自动讲解,租赁费10元。总服务台提供中外文等人工讲解服务。

  其他服务:提供免费寄存箱包。免费提供童车、轮椅。可拍摄,但禁止使用闪光灯、三脚架拍摄。

(责任编辑:潘旭海(实习)、崔东)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