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上海10月28日电 (记者 曹玲娟)从1913年11月4日19岁的梅兰芳首次在沪登台演出,迄今已经整整一百年。在本届艺术节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将与上海京剧院一同举行“百年上海梅兰芳”纪念活动,以10月30日开始的《文武昆乱史依弘》五天梅派大戏纪念百年前梅兰芳大师在上海缔造的京剧历史辉煌的一页,并邀请梅葆玖先生抵沪参加五天纪念演出的“开台仪式”。
成就梅兰芳创作的大功臣,戏剧大师齐如山曾说:“到上海唱红了,才是真红。”因为1913年梅兰芳在上海的成功,才推使梅兰芳往头牌旦角上攀升,终于成为改变历史的京剧第一人。上海对京剧的影响,不止梅兰芳,包括余叔岩、马连良、程砚秋都是因为在上海受到不一样的肯定,才在全国大红,而上海本地的名家周信芳、言慧珠、童芷苓等等,也都是因为看重上海这块丰润的京剧土壤,才留在上海的。
承继父亲戏脉,成为当今梅派第一人的梅葆玖,生在上海,长在上海,一口标准的上海话。他说,基本上他与父亲的演出,解放前,几乎全在上海。
为了纪念梅兰芳抵沪一百周年,本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与上海京剧院推出《文武昆乱史依弘》为其纪念演出。《文武昆乱史依弘》一连五天大戏,全是梅派的代表作,其中《玉堂春》为1913年梅兰芳上海演出的第一场大戏,《穆桂英》中的《穆柯寨》为梅兰芳第一次上海演出的大轴剧目,《奇双会》是梅兰芳最常唱,也是唱的最多的乱弹吹腔戏,《牡丹亭》中的《游园惊梦》是梅兰芳的昆曲代表作,也是唯一拍摄的昆曲电影。而《白蛇传》是梅派发展最具代表性的大戏,无论是杜近芳或李炳淑,都是依照老师梅兰芳的梅派四功五法演绎的,是梅派后继作品中最成功的一部。这五天大戏,从梅派经典中选择,经过无数推敲才定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