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为梁永和中国画《棋戏》。 |
![]() |
赏荷(中国画) |
画家梁永和擅长工笔和写意人物画,他以红楼梦人物为主题的创作,尤其受人喜爱。
梁永和少年时便深深迷恋《红楼梦》,他笔下的《红楼梦中人》系列正是以金陵十二钗为蓝本绘制而成。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心直口快的史湘云、工于心计的王熙凤、八面玲珑的薛宝钗等,一个个个性鲜明的女子,经他寥寥几笔跃然纸上,如美术评论家陈醉对其画作的评语:轻盈飘逸,笑语如闻。
从工笔的《红楼梦十二金钗》到大写意的《红楼梦中人》,梁永和的作品色变而味不变,形变而境不变,依然延承着中国传统艺术对意和象的表达。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从“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对艺术的意、象进行了辨析,“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梁永和在作品中着力把握人物的神韵,以期超越时空与曹雪芹对话,让观者如临大观园之中:十二金钗的一颦一笑,一嗔一怒,一喜一乐皆成气象,或婉约含蓄,或张扬明快,或苍凉凄怨。假山秀水与楼台亭榭之间,花鸟虫鱼与飞禽小蝶之间,佳丽们嬉戏游玩,弹琴说唱,窃窃私语,形象灵动凸显。
《红楼梦中人》系列作品描绘的皆是意境人物——雅秀澄明、轻松灵动,是作者对《红楼梦》会意后心灵意象的表达冲破传统形式的约束的结果,也是他的性格使然。无论是写意还是工笔,花鸟还是人物,皆展现出梁永和恬淡中透着乐观、坚定中不失细腻的个性。他执着于儒家孜孜不倦的艺术实践、道家审美意境的呈现,又表现出佛家“拈花一笑”的豁达超脱。正是在古今审美的融会贯通中,他不断尝试,创造出了“灵动有声”的艺术作品。
梁永和的人物画讲究色彩与形象,大胆的用色和一波三动的构图都着意于人物形象与意境的构造。中国传统画以用墨为主。他在创作中增加了色彩同水的用量,潜心研究色彩十余载。他作画的很多颜料都是自己制作而成,用料一派天然,樱桃、食盐等都可以成为他调配色彩的原料。有评论家评价他的画作:“画面色彩不但丰富,而且还很艳丽。他的着色,有时用没骨,有时大笔晕染,有时甚至就像画水彩一样,鲜艳而活泼。因为他画的都是大观园中的美女,这种色彩,配上他那短促的线条,更好地烘托了那轻盈飘逸的感觉和欢乐热闹的气氛”。
梁永和的笔墨间洋溢着率真天然的诗意,充盈着生命的激情。他以兼收并蓄、入古求新的气魄,营造了一个绚丽多彩、生机盎然的红楼世界。绚丽的形象背后往往隐伏着文化思绪的潜流。那正是他在精神内蕴与笔墨方式的建构中、在文化与幻象的互融中,对于红楼文化的解读、对于生命的礼赞。
《 人民日报 》( 2013年11月10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