噱头,救不了中小制作电影 一些看上去受众面很窄的影片,实际能吸引的观众却超乎预期
权威的迷影网最新一期推荐的国产片,选择了王竞导演的《大明劫》。但按图索骥的观众会发现这电影在排片表上已经难觅踪迹。而先它一周上映的《美姐》更惨,以1.2%的全国排片率完成了它的“院线三日游”。
在言必称营销的电影市场大环境里,《大明劫》在营销上故意虚报制作成本,而《美姐》则更是渲染不入流的情色噱头。但未曾料想这些无所不用其极的营销方式并没有改善它们的命运,反而消耗了电影本来已经获得的好口碑,沦为电影市场上的匆忙过客。
影评家周桐认为,差劲的营销比不营销更糟,话题和噱头救不了中小制作电影。中小制作电影真正需要的是健康正常的曝光机会,既让电影内在的能量缓慢释放,也让对严肃电影感兴趣的观众有机会看到它们。
费尽心思争取不属于它的观众
对于全国院线不到5%的场次安排,王竞很无奈,他认为主流观众年龄太小,也许更爱看《小时代》之类矫饰的白日梦。周桐表示,这句诉苦话恰恰暴露了该影片在发行中的方向性错误:它费尽心思在争取本来就不属于它的观众。
“《大明劫》是近年来我看到的最出色的国史电影,能从中感受到一种历史特有的风骨。”网络名人马伯庸在微博上的这句赞美,点到了这部电影的好,也间接透露出会对这类电影感兴趣的是怎样的群体——和他趣味相投的“人文宅男”,显然不会是《小时代》的观众。
周桐认为,电影要靠营销“找”观众,但营销不是给吃牛肉的食客塞一盆豆腐。“阵亡”在商业院线上的中小制作电影,大多是为这样的“乱入”偿付代价——《大明劫》把投资从1800万元虚报到3000万元,片方以为把电影说“大”一点就能吸引观众;《美姐》自作聪明地拿“性”作噱头,自降格调制作大尺度的裸女海报;去年的《万箭穿心》为了制造话题,使出东京影展退赛这样拙劣的手段……然而沸沸扬扬的风波并没有让这些电影在影院里多留时日,噱头和丑闻确实能制造一时轰动,但污点曝光挤入院线,既不能鼓励导演,对电影本身也造成伤害,最终落得电影和观众互相错过。
期待在良性语境下与观众交流
影评人卫西谛和他的3个合作者最近发起了“后窗放映”,初衷是推广一些不那么大众的电影,“能不能让文艺青年以外的群体进影院,让一群在主流视线以外的导演被公众看见”。他说自己用了大半年来做一些极基础的工作:让影院接受电影产品是存在差异性的,观众也是有差异性的,每部电影会有它特定的能量,除了爆米花电影的消费者外,还有更多普通人愿意进影院看一些别样的电影。
在近20个城市做了若干小制作影片的推广后,卫西谛的心得是,一些看上去受众面很窄的电影,如果给它足够的时间,能吸引的观众超乎预期。《记忆望着我》是个成功的案例,这部南京话对白的低成本纪录片,在南京一家影院的40座小厅里,以每周两场的频率,长线放映了14个星期,其间没有猎奇式的宣传,最初靠叶兆言、韩东这些作家的推荐,继而形成口碑传播,从而让宋方这个年轻导演走进公众视野。
相比之下,《美姐》是遗憾的,最初对市场盲目的信心和蹩脚的营销让这电影以50万元的票房狼狈收场,更令人惋惜的,是年轻导演郝杰拍出这样一部在技法上虽有瑕疵但饱满且有能量的电影,没能在一个正常、良性的语境下,和观众对面交流。
(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