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帆再演话剧《阮玲玉》 讲电影明星的悲剧人生

2013年12月30日14:54  来源:哈尔滨日报
 
原标题:徐帆再演话剧《阮玲玉》 讲电影明星的悲剧人生

两个人生诠释两种选择

  《阮玲玉》与《伏生》的剧本分别出自当今两位剧作大家,以《狗儿爷涅槃》被视作人艺“文革”后旗帜性人物的刘锦云,为徐帆量身写就的《阮玲玉》没有再现人生,而是着重于阮玲玉“浑圆有缺”的个性,传奇经历与细腻内心以写意的叙述方式穿插推进,批判了“人言可畏”,又对阮玲玉式的无声反抗赋予了同情。

  而《伏生》的作者孟冰往往能化题材的腐朽为神奇,在焚书坑儒的历史已经被无数次书写之后,他选择了一个历史上并非人人知晓的人物——伏生。以背诵的方式让《尚书》免于焚烧之祸的他用个体生命扛起文化坚守,在家庭和世俗的诋毁中像蚂蚁一样卑微地活着。在看过了屈原、老舍、王国维等太多的士大夫无一幸免地选择了死之后,伏生的选择或许更难。

  《阮玲玉》与《伏生》,两个极致的生命,同样让人心生敬畏。

  两个舞台

  呈现两种况味

  除编剧外,两剧的导演林兆华和王晓鹰同样鼎鼎大名,且两人在两剧的导演风格上都有颇具新意的探索。

  《阮玲玉》的舞台为了配合剧本的风格,大量运用了蒙太奇手法,隔空对话、时空交替,打乱了以时间为顺序的故事线索,倒叙的方式更引出了虚构的叙述者,从旁观的视角呈现故事。偌大的舞台更被设计成了摄影棚,不同的场景转换甚至戏中戏皆在其中完成,使得阮玲玉的一生更具戏剧感。

  而《伏生》的导演王晓鹰曾在《理查三世》中尝试用中国元素解读世界经典,但戏曲身段、图腾符号、宽袍大袖与《伏生》的气质显然更为契合。此次他在舞台上不仅用了歌队和面具增强戏剧感,“焚书”、“献子”等重要情节的处理都巧妙且震撼。整个舞台不变的场景仅仅是一面可以开合的“青铜墙”,但庄重、压抑、惨淡、悲愤、鄙夷等情绪却在简单的变化中传递了出来。

  两个人物

  得益一种功底

  巧合的是,两戏的主演徐帆和侯岩松皆有戏曲功底,这也让他们在塑造人物时有了更多的手段。

  回看19年前的录像时,徐帆竟被吓到了,此次她沿着林兆华新的复排思路——表演上加强叙事感,“是你在演阮玲玉,不是你就是阮玲玉”——调整了自己的表演。当年徐帆认为自己是阮玲玉,而今天则变成了为大家介绍阮玲玉,这恰与中国戏曲的虚拟、写意不谋而合。

  侯岩松饰演的伏生满腹诗书却生性好酒,醉态成为了常态,外表懦弱却内心强大,将自己推入了极致的困境,在背负骂名亲手焚书时,在儿子被斩、妻子自尽时,侯岩松用上了自己多年前的戏曲功底,高难度的抢背等身段外化了人物的内心,也增强了视觉观感。两人的表演一个让纤弱的女子比围绕在身边的男人更纯洁有尊严,一个则让妻离子散、看似卑微的男人顶天立地。

  郭佳

  暌违舞台19年的《阮玲玉》和被雪藏了十载的剧本《伏生》,在2013年岁尾被同时搬上舞台,北京人艺和国家话剧院皆以“悲壮”为2013压轴——不堪名誉负累的阮玲玉最终选择了有尊严地死,而为了保全儒家大成之作,伏生选择了卑微地活,但无论活着还是死去,两条生命都令人充满敬意。

(来源:哈尔滨日报)

推荐阅读

致敬改革开放四十年,文化大家讲述亲历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见证人丨致敬改革开放40年·文化大家讲述亲历》邀请改革开放40年以来当代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艺术大家,分享其求艺之路的艺术探索与思想感悟。
【详细】
文艺星青年|汉语盘点2018|明星读经典,为你做海报致敬改革开放四十年,文化大家讲述亲历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见证人丨致敬改革开放40年·文化大家讲述亲历》邀请改革开放40年以来当代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艺术大家,分享其求艺之路的艺术探索与思想感悟。 【详细】

文艺星青年|汉语盘点2018|明星读经典,为你做海报

文脉颂中华·书院@家国
人民网文化频道与“文脉颂中华·书院@家国”媒体团一同实地走访六大书院,深入挖掘书院文化中蕴含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探讨书院参与地方及国家文化建设的作用、贡献,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
【详细】
文艺星青年|汉语盘点2018|明星读经典,为你做海报文脉颂中华·书院@家国 人民网文化频道与“文脉颂中华·书院@家国”媒体团一同实地走访六大书院,深入挖掘书院文化中蕴含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探讨书院参与地方及国家文化建设的作用、贡献,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 【详细】

文艺星青年|汉语盘点2018|明星读经典,为你做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