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满堂谈《老农民》:拍中国农民不能失真

2015年01月06日14:04  来源:辽宁日报
 
原标题:高满堂谈《老农民》:拍中国农民不能失真

   原标题:拍中国农民不能失真

   由高满堂编剧,张新建执导,陈宝国、冯远征、牛莉、蒋欣主演的电视剧《老农民》正在北京等卫视播出,作为高满堂“工农商三部曲”的收官之作,《老农民》从1948年写起,讲述由北方农村一场土地改革所引发的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故事。昨日,本报记者专访了高满堂。

   敬畏农民题材

   为中国农民立一部正传是高满堂用5年专心做的一件事。高满堂荧屏“工农商三部曲”先是推出关于工人的《钢铁年代》,继而是描写商人的《温州一家人》。为什么把《老农民》放在最后?高满堂说:“因为我对农民不是太熟悉,对于农民题材一直敬畏、远离。我的习惯是,不深入下去、不扎下去,很难写一部戏。为了写《老农民》,我用5年采访了6个省——山东、河南、辽宁、河北、浙江、黑龙江,通过沉下去深入生活,我发现以前对农民的判断无知、浅薄。而这无知、浅薄恰恰导致当下的电视剧形成一种习惯性、流程性,似乎坐在家可以想象任何东西。但是《老农民》这类电视剧绝对不能这样,必须走下去。 ”

   演员深入生活

   “拍中国农民的60年,如果失了一个‘真’字,一切都成妄谈,这是我最基本的想法。”高满堂说,编剧要对历史负责,演员的每一身衣着、一招一式,观众在等着、看着。在筹拍《老农民》期间,高满堂鼓励陈宝国、冯远征、牛莉、蒋欣“静下心来、深入生活、把握生活”。大家在农田里放下身段、弯下腰,一块儿劳动。麦子怎么收的,几月种,几月浇水,不懂的东西,演员们深入生活都要先一一补齐。高满堂对时下中国电视剧生产流程中的 “快餐文化”很焦虑,觉得 “离一个真字太远”。

   高满堂说:“我国每年电视剧产量1.5万至1.6万集,可观众能记住其中几个人物?电视剧的市场化把一些编剧变成赚快钱机器,故事里随处可见利益的蛮横:开门见血,关门诡计,情节上车了,人物还在站台上。他们忘了故事是为人物服务的,人物的成败就是故事的成败。现在荧屏上的很多人物形象都是可以流通的——脸谱化,放哪儿都可用。我的人物不行。我要的是手工制作,《老农民》里的牛大胆这个人物,我们光谈就谈了3年,没有任何模式可以借鉴。 ”

   珍视历史

   从《闯关东》、《大工匠》到《北风那个吹》、《钢铁年代》、《温州一家人》,高满堂的创作以时代跨度和故事内容大开大合的长篇电视剧为主,他说,自己始终钟情于现实主义题材创作,也主张在轻松的情节中启发大众领悟生活,但自己非常反感和反对“娱乐至死”。

   高满堂说:“有的创作,把正史片段化、闹剧化、恶俗化了。 ”他认为,电视剧是大众文艺,不能让老百姓只知道一些“歪史”,所以自己在创作《老农民》时,特别想扣紧新中国的历史。

(来源:辽宁日报)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为民族复兴创造良好人口环境(人民时评)
  2. 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公告
  3. 全国政协委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
  4. 喝牛奶有四个禁忌,一定要了解!
  5. 七冶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委员、副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