硗碛多声部民歌传人:想唱进课堂

2015年01月09日09:01  来源:四川日报
 
原标题:硗碛多声部民歌传人:想唱进课堂

  在歌舞之乡宝兴县硗碛乡,硗碛多声部民歌早在2008年就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这种当地藏族百姓生活、劳作中自发形成的多声部合唱,如今面临失传尴尬。73岁的省级传承人石惹崩最大的愿望,就是让硗碛多声部民歌能够唱进学生的课堂。

  在波光粼粼的硗碛湖畔,当地人几乎没有不知道石惹崩的。石惹崩性格大大咧咧,从小就跟着村里的老人唱多声部民歌。因为这里的人们收割庄稼、立房盖瓦、婚丧嫁娶以及宗教活动,都要唱多声部民歌。

  石惹崩说,每年正月十七,当地“抬菩萨”的活动中,数以千计的百姓便一路唱着《嘛呢》,“通常是一个人领唱,然后男二声部、三声部和女一声部陆续插入,此起彼伏的混声多声部合唱就自然形成。”

  硗碛多声部民歌具有自由化、多样化、随意性和创造性的特点。“每一首多声部民歌,都没有固定的声调。如果男声放开喉咙唱,其他人嗓子不行,就会自己找一个合适的声部。”石惹崩说,这样的默契,让每次合唱,都有不一样的生动与和谐。

  几十年前,硗碛每逢荞麦收割的季节,几条沟的百姓便会在山上拼高音,“拼不上去的就主动降调以多声部相和,场面异常壮观。”正是当年满山遍野歌声飘荡的盛况,让雅安音乐人幺晓霞第一次听到时被深深打动。2006年,央视中国民歌盛典上,她把16位硗碛藏族同胞带到北京,这种藏族原生态的多声部合唱才为人所知。

  然而,和大多数非遗一样,硗碛多声部民歌也面临失传。石惹崩说,“以前来到硗碛,老百姓走路、打麦、背背篓都会唱歌,但是现在,大家忙着搞副业挣钱,对唱歌早没兴趣了。”

  石惹崩所知道的硗碛多声部民歌至少有五六十首,他如今能唱的也只有二三十首,而且由于这种音乐是口口相传,歌词也不明其意了。在成为省级非遗传承人之后,石惹崩也带了五六个学生,“但一首多声部要教一个多月,唱得还不像。尤其是一些滑音、颤音的发声技巧,很难唱出韵味。”

  石惹崩的子女,也不愿他年纪一大把还瞎操心。不过,从十几岁就开始唱多声部的石惹崩说,“这是我们硗碛的宝贝,我不希望老人们相继去世以后,这种音乐就没人会唱了。”他希望当地学校能够在音乐课上引入多声部民歌,“毕竟小孩子学习能力更强。”

(来源:四川日报)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为民族复兴创造良好人口环境(人民时评)
  2. 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公告
  3. 全国政协委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
  4. 喝牛奶有四个禁忌,一定要了解!
  5. 七冶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委员、副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