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家地铁图书馆:数字时代的移动阅读新模式

2015年01月20日07:17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北京首家地铁图书馆:数字时代的移动阅读新模式

   原标题:北京首家地铁图书馆:图书馆“动”起来

   一月十九日,在北京地铁四号线国家图书馆站,一名乘客从“M地铁·图书馆”的广告灯箱前走过。 新华社记者 孙瑞博摄

   近日,北京地铁4号线的乘客发现,车厢变了模样。原来的车厢广告,很多都换成了颇具文化味的图书海报,扫描海报上的二维码,就可以在线免费阅读文字学家周有光的《世界文字发展史》、作家唐诺的《文字的故事》、书法家寇克让的《书法没有秘密》等推荐书籍。

   这就是京港地铁和国家图书馆共同发起的“M地铁·图书馆”——北京首家地铁图书馆。地铁图书馆将利用移动互联网,在地铁列车车厢内向公众推荐免费电子书,定期组织主题文化活动,让一辆辆在城市地下穿行的地铁,化身为一座座移动的图书馆。

   地铁上读什么

   “我们计划以主题推送的方式,把地铁车厢营造成一个公共阅读的空间。”国家图书馆社会教育部副主任廖永霞介绍,第一期选择了“我们的文字”这个主题,是希望借助地铁图书馆,唤醒大众对文字传承的关注,“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人人提笔忘字的今天,我们需要对文字的记忆,找寻华夏文明延续至今的根源。我们也希望通过地铁图书馆的平台,把对文字感兴趣的乘客读者请进国家图书馆,不仅来观看正在举行的‘我们的文字——非遗中的文字书写与传播’展览,也能到国图深度阅读更为丰富的馆藏资源。”

   地铁阅读并不是一件新鲜事。即使没有地铁图书馆,在地铁上捧着手机或其他移动终端“埋头苦读”的年轻人也随处可见。

   “现在,常见的地铁电子读物是玄幻、穿越题材的网络小说,人们也习惯了快速浏览的阅读方式,这与电子书市场的品质良莠不齐也不无关系。”廖永霞说,在M地铁·图书馆,每一期主题推荐书目,都将按照遴选标准严格把控,意在逐步改善大众的阅读习惯。

   “地铁乘客多为学生和上班族,并且显现年轻化。我们推荐的图书,是不是符合年轻人快节奏的阅读方式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标准。在满足活动主题的前提下,我们会选择内容简单易懂、轻松活泼,与乘客工作、生活相关的电子书进入地铁图书馆。”主办方表示,将通过读者阅读量及评价反馈情况,调整、研发新的书目。

   新媒体在路上

   国家图书馆开办地铁图书馆,故宫博物院发布《韩熙载夜宴图》APP,国家博物馆研发“手机自助导游”……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纷纷行动,把藏在深闺的馆藏推到公众的眼前。

   “在中央最近出台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与科技融合发展是一项重要内容。整合中华优秀文化资源、开发特色数字文化产品,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新使命。”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魏大威表示,地铁图书馆是大众阅读的一个新体验,也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一种新形式,从只提供纸质文献阅读,到用手机进行业务办理、信息获取、图书阅览,国家图书馆一直在探索新媒体环境下的服务模式。

   “我们希望通过地铁图书馆,让图书馆的资源‘动’起来,‘活’起来,‘用’起来。今后,我们还会不断完善移动阅读服务形式,让读者不但可以随时随地阅读图书,还可以‘聆听’图书、分享图书,满足各类读者的阅读需求,创新数字时代图书馆移动阅读新模式。”魏大威和他的同事这样谋划着未来的图书馆服务。

(来源:光明日报)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为民族复兴创造良好人口环境(人民时评)
  2. 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公告
  3. 全国政协委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
  4. 在新长征路上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
  5.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