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诗人”余秀华:诗歌一直在清洁我,悲悯我

2015年01月22日11:04  来源:生活报
 
原标题:“脑瘫诗人”余秀华:诗歌一直在清洁我,悲悯我

  □综合《新京报》报道

  余秀华,1976年出生,湖北钟祥市石牌镇横店村村民。因出生时倒产缺氧,造成脑瘫,使其行动不便,高中毕业后赋闲在家。2009年开始写诗,目前已创作了两千余首,主题多关于她的爱情、亲情、生活感悟,以及她的残疾和无法摆脱的封闭村庄。

  代表作《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经过墓园》等,作品被《诗刊》微信号发布后,被热烈转发。

  ■诗界评价

  她是中国的艾米丽·迪金森

  ●她是中国的艾米丽·迪金森。 ——学者、诗人沈睿

  ●她的诗兼具深度和灵气,她是个好诗人,天才的。 ——诗友老井

  ●她的诗,放在中国女诗人的诗歌中,就像把杀人犯放在一群大家闺秀里一样醒目——别人都穿戴整齐、涂着脂粉、喷着香水,白纸黑字,闻不出一点汗味,唯独她烟熏火燎、泥沙俱下,字与字之间,还有明显的血污。

  ——《诗刊》杂志社编辑刘年

  ●她的诗歌有料,有真东西,这是肯定的。但是,也要警惕把她煲成了一锅鸡汤。即使天才也是禁不起透支的。同情也有其限度,一如名声,传播的有效性。一句话,让诗歌回到诗歌,文学归于文学。

  ——湖北诗人李以亮

  ●身体患疾为余秀华的创作加上了同情分。

  ——评论家、上海译文出版社副社长赵武平

  ●仅就诗歌而言,余秀华写得并不好,没有艺术高度。这样的文字确实是容易流行的。这当然也挺好,只不过这种流行稍微会拉低一些诗歌的格调。不过再怎么拉低,比起轻浮的乌青体来,总还算不上丢人败兴。

  ——诗人沈浩波

  爱情和儿子

  结婚时,余秀华19岁,丈夫尹世平大他12岁。当时,这个四川籍男子在湖北荆门打工。余家人觉得秀华身体有残疾,能找到个对象就不错。尹世平觉得自己年纪大了,也没什么挑的了。

  在余秀华口中,丈夫性格火爆,斤斤计较,两人常吵架,还闹过几次离婚,都被余秀华的父母劝阻住了。尹世平从没读过余秀华的诗,也没兴趣读。“你们这样捧她都是一时的。你们能不能帮她在北京找份工作啊,一个月能挣一千多块钱就行。”

  关于现实生活中她的爱情,余秀华有点躲闪。她承认,自己写的爱情诗,她在内心都经历过了这些过程。但具体的“我不能告诉你”。

  在余秀华的世界里,儿子是重要的感情支柱。小伙子今年考上华中科技大学,读环境工程。他们母子之间无话不谈。今年元旦,她送了儿子一条蚯蚓,儿子一头雾水。她解释,“蚯蚓是用来钓鱼的呀,送你蚯蚓,是要你去钓到一条美人鱼!”“我不知道儿子有没有读过我的诗,如果读了应该会不好意思吧。”余秀华笑了。

  格格不入的农民

  因为疾病,余秀华说话有些口齿不清,面部肌肉的抽搐让她的神情显得有点夸张。但她思维非常快,话说得直而且冲。

  不仅是对别人,也包括对她自己。有人小心翼翼地问“你怎么看待别人总提你的身体疾病”,她立刻打断了,“脑瘫。你直接说呗,修饰什么。”

  “她与这里显得格格不入。”余秀华的小姨说。在她看来,余秀华脾气古怪,思维跟别人不一样。她在村里跟谁都不怎么熟,也说不上什么话。母亲说余秀华脾气坏,爱和别人吵架,在村里没什么朋友。她和朋友说起自己爱骂人,因为自己爱说真话。

  余秀华办了低保,每个月60块钱。去年正月,母亲买回了20多只兔子,给余秀华照看。

  每天上午是她的看书时间。她爱读诗,房间的诗集里,几乎每页都有她随手写下的感受和批注。

  午后,她会花很多时间去写作,她的手不灵活,只能用一根手指敲着键盘,把诗的一字一句录进电脑里。

  喧嚣与沉默

  余秀华不期然的就火了。

  在余秀华爆红后的几天里,她家的院子挤满了采访的记者、摄像,出版社编辑,还有慰问的领导。面对喧嚣,她在朋友圈里说,“对诗歌而言,这样的关注度实在不应该,超过事情本身都是危险的。不管东南西北风,不管别人怎么说,姑奶奶只是写自己的诗歌,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里,尽量写好。呵呵,幸好这样的风刮不了多久。”

  她几次对记者提到,“诗是很安静、很私人的,不该经受这样的炒作。”她对诗充满了敬意。《摇摇晃晃在人间》几乎是她对诗的告白。

  她说,它以赤子的姿势到来,不过是一个人摇摇晃晃地在摇摇晃晃的人间走动的时候,它充当了一根拐杖。

  “诗歌一直在清洁我,悲悯我”。

  ■诗歌欣赏

  《我爱你》

  □余秀华

  巴巴地活着,每天打水,煮饭,按时吃药

  阳光好的时候就把自己放进去,像放一块陈皮

  茶叶轮换着喝:菊花,茉莉,玫瑰,柠檬

  这些美好的事物仿佛把我往春天的路上带

  所以我一次次按住内心的雪

  它们过于洁白过于接近春天

  在干净的院子里读你的诗歌。这人间情事

  恍惚如突然飞过的麻雀儿

  而光阴皎洁。我不适宜肝肠寸断

  如果给你寄一本书,我不会寄给你诗歌

  我要给你一本关于植物,关于庄稼的

  告诉你稻子和稗子的区别

  告诉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春天

(来源:生活报)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为民族复兴创造良好人口环境(人民时评)
  2. 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公告
  3. 全国政协委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
  4. 在新长征路上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
  5.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