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席卷近50亿美元票房 向"霍比特人"取取文化经

2015年02月04日11:16  来源:新华日报
 
原标题:14年席卷近50亿美元票房 向"霍比特人"取取文化经

  随着《霍比特人3:五军之战》的上映,这个绵延14年(以《指环王1》2002年国内上映算起)的银幕传奇终于要落下帷幕,尽管很多人对《霍比特人3》羸弱的剧情予以批评,但想到即将告别延续14年的中土世界,许多影迷纷纷用“不舍”和“挥别”的字样,为霍比特人-指环王系列写下句号。

  14年是一段漫长的人生岁月,是什么样的构架可以搭建起一个绵延14年的银幕传奇,是什么故事可以在14年间收获近50多亿美元票房,又是什么样的情怀可以让观众从看电影到盼电影?

  诚意,令经典永不落幕

  在微信上,一个介绍英国演员克里斯托弗·李生平的帖子被疯传,他是电影“霍比特人-指环王”系列最大的反派角色白袍巫师萨鲁曼的扮演者。“朋友圈”对这个帖的评价,大多数用“给萨鲁曼大师跪了”来表达对这位年高德劭的艺人的崇敬。

  随着《霍比特人3》的上映,一个延续14年银幕传奇即将落幕,伤感的影迷尽可能地搜罗与“霍比特人-指环王”有关的花边新闻,来慰藉自己告别中土世界的些许伤感。

  电影《霍比特人》三部曲是《指环王》三部曲的前传,虽然《指环王》系列电影先于《霍比特人》上映,但从剧情上,《霍比特人》系列完美衔接了《指环王》系列。

  这种完美衔接得益于这两个系列的作品全脱胎于一部英语世界的文学名著,即牛津大学文学教授托尔金的作品《指环王》和《霍比特人》,而托尔金的作品自出版以来已经印行超过5000万册,在英语世界拥有巨大的影响力。

  托尔金用幻想构建了一个已经消失史前文明——中土世界,并把它提升到已经消失的亚特兰蒂斯文明的同等地位,为了让这个幻想的文明更具真实性,托尔金凭借其语言学才识,借助北欧神话和古老的苏格兰神话,创造了中土世界的人类、矮人、精灵、霍比特人、半兽人等种族和他们的语言,这是一个半人半神、人神共存的时代。

  如果说托尔金用12年的时间来完成并丰富中土世界的细节,那么彼得·杰克逊用近20年的时间来呈现这一世界那就难上加难。从1999年筹备开始,彼得·杰克逊就在新西兰寻到一处从未受文明污染的地方,花了一年时间种上植物,打造霍比特人的地下洞穴。而为了设计人们心目中的各类人物形象,剧组花费的时间就更加难以计算,比如仅是画霍比特人的脚就需一个小时。

  不得不说是这种诚意和坚持,才能最终让“霍比特人-指环王”系列成为许多观众心目中的银幕传奇。

  人性,坚持14年的秘密

  14年6部电影,让中国观众看得目瞪口呆的同时,钱也掏得心甘情愿。14年的银幕之旅,技术在进步,观众在成长,要稳定票房的“基本盘”,除了炫目的特效外,是什么让“霍比特人-指环王”在观众心中培养一个个“盼望”,盼望着下一部电影的到来?

  有人说,影片依托于名著改编,有着较强的观众基础,但对于中国观众而言,托尔金的作品远不如哈利波特原著流行,看过托尔金原著的中国读者远不如他的电影观众多。至于电影本身的故事,其实也就是正邪势力的对决,人物还是那些人物,桥段还是那些桥段。

  虽然这部荡气回肠的魔幻电影描写的是魔幻的中土世界种族,但折射出的却是现实世界人性的复杂。神话世界里的主人公,如霍比特人中的比尔博·巴金斯,比如指环王系列中的主人公弗罗多·巴金斯,他们都是普普通通的人,都有着人性的复杂。面对诱惑和危险,他们有过贪婪、恐惧、畏难的表现,但同样也有勇敢、坚持、迎难而上的另一面。没有谁天生是懦夫,就像没有人天生是英雄一样。无论是矮人的意外之旅,还是护戒使者的远征之旅,在这过程中观众看到了对友情、忠诚的刻画,看到了对贪婪本性的揭露,看到了爱情与牺牲的诠释,没有大团圆的结局,但对于人性的揭示却无处不在。

  正是这种感同身受的呈现,让很多观众在看这些魔幻电影时,会感动、会流泪,因为电影情节虽然是虚构的,但每一个动人的场景都充满了真情实感,这是人性光辉产生的共鸣。

  文化,让看“霍比特”成为习惯

  这已经不是中国观众第一次面对一个电影传奇时代的落幕了,早在2011年《哈利波特7(下)》上映后,观众已经告别了一个10年的魔法梦。

  和哈利波特电影的成功类似,“霍比特人-指环王”系列电影已经超出了电影本身的商品属性,而是以一种文化符号的形式成为一代人的文化消费习惯。

  14年来,每一部电影的上映都在无形中强化着电影的文化而非商品的特性。而文化习惯的特征就是连续性——就和过年包饺子,每年春天放风筝一样,这些行为本身已经超出了行为的原始含义,成为一种习惯,因而具有了文化含义。

  同样,在14年里,每隔一两年就看一部“霍比特人-指环王”电影也成了很多人的文化消费习惯。

  在最后这部霍比特人电影上映时,不管电影本身情节是否值得推敲,观众都会去看,因为看电影的目的已经不单纯是一次视听之旅,更是一种文化消费的惯性使然,甚至说是见证观众自身的成长也不为过。

  把看电影变成文化消费习惯,电影营销和周边产品开发功不可没。据媒体报道,除了指环、精灵剑等衍生产品每年都为电影版权方贡献数以亿计的收入外,《指环王》《霍比特人》系列的成功,也让“中土世界”成了新西兰旅游的代名词,带孩子赴新西兰居住地的现实场景玛塔玛塔(Matamata)来一趟霍比特人“意外之旅”,成了很多中国父母的旅游选项。

  可以说,从小说到电影再到旅行体验,围绕霍比特人-指环王电影,各种衍生品的良性互动与相互支持,使整个魔幻产业链呈现良性循环,这对文化消费习惯的形成不是加法而是乘法效应。

  一个主题拍摄14年,并且赢得世界的票房与尊重,这绝不是技术层面可以做到的。对中国电影界来说,学习别人如何把拍电影上升到文化层次,或许是中国电影最重要的一门必修课。

(来源:新华日报)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为民族复兴创造良好人口环境(人民时评)
  2. 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公告
  3. 全国政协委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
  4. 在新长征路上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
  5.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