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画渐成收藏新宠 李慕白等人作品曾以高价成交

2015年02月05日15:15  来源:人民政协报
 
原标题:老年画渐成收藏新宠 李慕白等人作品曾以高价成交

  原标题:老年画渐成收藏新宠 李慕白等人作品曾以高价成交

  近年来,随着收藏热的不断升温,曾一度被人们当作废纸丢弃的旧年画又重新受到了市场的青睐,而购买这些年画的人并非只是为了给节日增添一点喜庆气氛,而是用来进行投资和收藏。

  年画,是中国民间最普及的艺术品之一,每逢岁首年末,中国各地很多地方都有张贴年画、门神以及对联的习俗,以祈望新的一年吉祥喜庆、驱凶消灾。年画以其饱满的构图,艳丽的色彩,流畅的线条,浓郁的民俗气息而深受人民大众的喜爱。据记载,中国现存最早的年画是宋版《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图》,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绿珠。

  宋代年画一般是木版印线、人工涂色,色彩比较鲜艳,到了明末,木版彩色套印技术逐渐成熟,年画得以迅速发展。从元、明一直到清末民初,全国出现了很多印制年画的雕版印刷场所,或印刷书籍的插图,或印刷张挂的画片,木版年画步入寻常百姓家,作坊遍及南北各地。新中国建立后,古老的年画又焕发青春,一大批著名画家积极参与,创作了很多时代气息浓厚的新年画,年画的题材更广泛,有英雄人物、祖国建设、自由婚姻、幸福家庭、科学知识、历史人物等,出现了很多思想上、艺术上堪称一流的优秀新年画作品。

  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家居环境的变化,年画逐渐退出了现代生活,转而进入收藏领域。因年画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收藏意义更是不容小觑。作为辞旧迎新的象征物,年画每年都要更新,虽说品种繁多,但因年代久远,真正流传下来的品相很好的老年画已非常少见,有的已成为收藏珍品。

  在拍卖市场上,年画收藏行情也逐年提升,如早在2004年,广州嘉德曾举办了国内首场年画专场拍卖会,有180件年画拍品参加了拍卖。其中一对编号为4号《尉迟恭沥粉金门神》和5号《秦琼沥粉金门神》的清代初期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拍出了9.02万元的高价,并一举开创了我国年画拍卖的最高纪录。一幅反映中国鸦片战争前边界原貌的清代黑白木版年画《大清万年一统地理全图》也以8.47万元成交。此外,像杭稚英、金梅生、李慕白等名家的作品,也受到了买家的大力追捧,最终都以数万元的高价成交。从这些高成交价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年画,有着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

  那么在林林总总年画中,哪些作品才具有更高的升值潜力呢?笔者以为:一是清末民初的老木版年画,因其存量稀少、艺术含量较高而为国内外收藏家一致看好;二是新中国成立后发行的由知名画家绘制的新年画,以1949年至1966年“文革”运动爆发前这段时期的年画作品价值较高;三是“文革”年画,“文革”期间,“红彤彤”的宣传画全面取代了传统的年画,其中“文革”味浓郁的年画则收藏价值更高。

(来源:人民政协报)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为民族复兴创造良好人口环境(人民时评)
  2. 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公告
  3. 全国政协委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
  4. 在新长征路上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
  5.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