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亨钱"铅铜悬案":南汉朝廷滥发铅钱 聚敛财富

2015年02月09日09:06  来源:广州日报
 
原标题:乾亨钱"铅铜悬案":南汉朝廷滥发铅钱 聚敛财富

  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帝王史上,把国号定为“大汉”的政权恐怕是最多的,而“大汉”最扎堆的时代,莫过于五代十国,前后几十年时间里,中国大地上就出现了后汉、南汉、北汉三个“大汉朝”。

  在这三个“大汉”中,远离“政治闪光灯”聚焦点中原地区,偏安岭南一隅的南汉,恐怕是知名度最低的,不过在钱币收藏方面却是例外:有一定古泉收藏经验的爱好者都知道“南汉出高价钱”的道理——乾亨重宝铅钱早在南宋时代就奇货可居,洪遵在岭南觅得两枚喜不自胜,特意在《泉志》里撰文记录此事。

  这其中最扑朔迷离的莫过于乾亨钱了。

  洪遵所处的时代离南汉并不算很远,在当时,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淘到两枚乾亨重宝铅钱,如获至宝之情溢于言表,今天我们从其留存文字中仍能依稀领略,而乾亨重宝铜钱则在同一篇文章中被他称为“所存至多”——多得不得了,一点不稀奇。也就是说,按照这位中国早期著名泉币专家的权威说法,乾亨重宝是铜钱多、铅钱少。但这种说法和当代收藏爱好者、钱币研究者的观察有很大出入:如今存世或流通的乾亨重宝铜钱存世并不多,相反,乾亨重宝铅钱的数量却相当多,非但有钱币实物,还多次发现了铸钱用的钱范。

  以洪遵所处年代、本人学识身份,乾亨重宝“铅少铜多”,言之凿凿,必有所据,何以近900年后的今人,却从实际观察中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

  《十国春秋·南汉三》中称“是时城以内行乾亨铅钱,城以外行乾亨铜钱”,甚至百官俸禄也给铅钱而非铜钱,除非皇帝特批才会改发铜钱,这项制度实施很严格,“犯禁者罪至死”。南汉立国不过54年,“内铅外铜”制度就实施了至少28年,占整个国家历史一半以上时段。

  洪遵是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人,这里五代十国后期先属南唐,后属北宋,对南汉而言是“外”,所能见到的乾亨重宝,自然大多是铜钱;宋灭南汉后,后者已成为“伪政权”,而铅钱这种不合宋代制度的“伪政权货币”,便不可能如南汉铜钱那样混在北宋制钱中“发挥余热”,在远离南汉故地的江西等地很难见到,是正常的。到了近代,考古发掘等不断在岭南出土成批铅钱,上世纪50年代在广州附近修筑公路时一次就出土两千多斤,这些出土地都是当年南汉国疆土,属于“内”,自然有铅无铜,这些铅钱直到现当代才重见天日,出土量又如此之大,也无怪乎在南宋时奇货可居、足以让名家欢呼的乾亨铅钱,如今却近乎“白菜价”了。

  值得一提的是,南汉滥发铅钱并不像某些专家所言“缺铜”,之所以“内铅外铜”,是南汉朝廷为了控制境内民间购买力、垄断外贸利润,所实行的特殊金融政策,民间只流通铅钱,就无法从外商那里直接进口,不得不仰赖有使用铜钱特权的官商专营,这样一来,财富自然集中在皇室手中。北宋君臣批评南汉君主是“聚敛之主”,是很恰当的评价。 陶短房

(来源:广州日报)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为民族复兴创造良好人口环境(人民时评)
  2. 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公告
  3. 全国政协委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
  4.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5. 人民网评:要始终坚持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