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接地气要常态化 让两会走近更多市民

2015年02月09日13:39  来源:解放日报
 
原标题:新媒体接地气要常态化 让两会走近更多市民

  原标题:新媒体接地气要常态化

  在今年的上海“两会”上,新媒体集中亮相,澎湃网、东方网、“伴公汀”、“上海观察”等都推出了适合移动互联网的全新报道形式,让两会进一步放“低”了姿态,走近更多市民。

  新媒体架起了两会和群众沟通的桥梁,使得两会报道更亲民、更新颖、更有趣了。概括起来,大致有三:一是形式新。公众微信号“伴公汀”从文字照片拓宽到视频,在政协会议现场引发“抢话筒”效应;东方网“新闻随身听”移动端、“澎湃”网的现场声、全景现场等栏目,网友可以一边读记者报道,一边听现场声音,还可发评论、提问题,犹如身临其境。二是内容精。“上海观察”力推一篇篇深度分析与评论的文章,从不同切入口解读两会,网友捧着手机,直呼“长知识”。三是传播快。一些代表、委员利用新媒体晒议案提案,与公众积极互动。正是“随时随地在线,随时随地互动,随时随地传播”。

  当然,新媒体不能是一种“亲民秀”,更不能止于眼球效应,而要贴民生、接地气常态化。首先,新媒体能否常态化,关注两会议案、提案一条条落实?据媒体透露,去年两会上,有委员提出,曾向有关部门提出“提倡用公筷用餐”,当时回复是“解决采纳”。然而一年多过去,该委员发现落实这样一件小事并不尽如人意。其次,新媒体能否在两会闭幕之后,继续被广大民众关注和监督?新媒体能否向代表和全社会有声有色地公开有关民生的提案内容、办理过程和结果?据媒体报道,在这次两会上,市政协主席吴志明表示,将逐步向公众公开委员提案。提案公开了,过程透明了,结果敞亮了,才能避免“热热闹闹一周,冷冷清清一年”的尴尬境况。再次,新媒体能否成为代表委员们联系民众的常态渠道?在两会结束之后,有的网络关闭了两会专题窗口,有的代表微信就开始处于“僵尸状态”,甚至是“零更新”。那么,新媒体能否在拓宽老百姓的参与渠道、创新监督方式上,提供创新平台?接地气、听民声还是要常态化。

(来源:解放日报)

(责编:王鹤瑾)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为民族复兴创造良好人口环境(人民时评)
  2. 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公告
  3. 全国政协委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
  4.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5. 人民网评:要始终坚持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