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河北“乔杖子剪纸” 传承三百年的民间艺术

2015年02月16日17:37  来源:中国侨网
 
原标题:探访河北“乔杖子剪纸” 传承三百年的民间艺术

探访河北“乔杖子剪纸”传承三百年的民间艺术

乔杖子剪纸作品。 石峥 摄

乔杖子剪纸第五代传承人陈振强正在制作剪纸。 石峥 摄

承德二仙居年货市场上,市民正在选购剪纸。 石峥 摄

  中新网承德2月16日电 (张帆 石峥)每年新春佳节,在河北承德人的年货清单中,都会采购一种传统且年味儿十足的春节必备品——窗花。

  年关将近,中新网记者来到河北省承德县高寺台镇乔杖子村。这是一个仅有176户人家的小村落,全村80%的农户从事剪纸艺术,作品远销海外。2004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2013年入选“河北省非遗名录”。

  据史料记载,该村剪纸始于清代康熙年间,经过300多年的积淀,如今已传到第五代。目前,以陈氏和冷氏两个姓氏的作品最为突出。

  45岁的陈振强是乔杖子剪纸第五代传承人,也是该村剪纸研发中心的带头人。2008年,在他的带领下,该村由一家一户模式转变为联户经营模式。他7岁跟随父亲学剪纸,17岁独立创作,是陈氏剪纸的代表人物,曾获评“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世界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等称号。

  “乔杖子剪纸采用的是刀刻,手法上阴刻和阳刻相结合,刀工细腻,刀口圆滑,线条流畅。”当日,记者在剪纸研发中心看到陈振强正手握刻刀,凝神专注,在一打宣纸上精雕细琢。《清明上河图》、《牡丹图》、十二生肖、人物等近百幅作品悬挂在展览室,一幅幅作品阴阳相间、线条流畅、色彩鲜明、活灵活现。

  据陈振强介绍,乔杖子剪纸除了手法上采用刀刻,垫板和用纸也很有讲究。一般剪纸常用的是蜡质垫板,硬度强,而乔杖子剪纸的垫板是采用羊油、炭灰混制而成,质地柔软,在这样的垫板上雕刻既省力又不伤刻刀和剪纸。而纸一定要用“闷”好的,“闷”纸是把剪裁好的生宣纸放入经过清水浸湿的粗棉布中包裹好,根据环境温度湿度闷制上几天,“闷”好的纸更易于雕刻。

  “以前剪纸叫窗花,是为了增添过年的喜气制作的,现在已经成为了我们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乔杖子村书记李满称,该村上至80岁的老人,下到几岁的孩童,都会剪纸。

  承德二仙居年货市场上,乔杖子村民冷立新在售卖自己创作的剪纸。“根本不愁卖,承德老人都有帖窗花的习惯,年轻人看见这些手工窗花也觉得新鲜,一天能卖出几百幅。”冷立新指着窗花说,价格根据面积大小,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

  如今,乔杖子村剪纸从单一的年货“窗花”变成了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形成了自己的品牌,远销海内外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希望用这种方式带动更多的人喜爱剪纸、关注剪纸、学习剪纸,使这项民间艺术能够世世代代传承下去。”乔杖子剪纸第五代传承人陈振强话语间,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为民族复兴创造良好人口环境(人民时评)
  2. 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公告
  3. 全国政协委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
  4.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5. 人民网评:要始终坚持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