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从前慢》作者:木心的文字生活画面感极强

2015年02月21日12:07  来源:深圳特区报
 
原标题:歌曲《从前慢》作者:木心的文字生活画面感极强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在央视羊年春晚的舞台上,刘欢缓缓举起麦克风,在郎朗的钢琴伴奏和吕思清的小提琴伴奏下,一曲舒缓动人的《从前慢》流泻而出。这首改编自当代文学大师木心同名诗作的歌曲,以悠静朴实的复古情怀和“慢节奏”瞬间击中了众多观众的心,被称为春晚舞台“最温暖、最走心的歌曲”。

  日前,记者专访了这首歌的曲作者——在音乐道路上坚持了21年的幕后音乐人刘胡轶。原来,这首歌是刘胡轶用了七天时间一气呵成的。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媚

  木心诗作回归淳朴年代

  事实上,很多观众对刘胡轶、对这首歌并不陌生。上月中旬,当刘胡轶带着《从前慢》登上央视三套原创音乐真人秀《中国好歌曲》的舞台时,这首歌就被刘欢收录至原创大碟《随心》中。

  刘胡轶说,去年底在网上偶然看到木心的这首诗,就被当中的情怀深深地打动了。“映入眼帘的第一句‘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就击中了我。木心老师的文字,看似朴实无华,实则字字珠玑。他用‘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这样生活画面感极强的文字,瞬间把我们拉回到孩童时代。我看到这一句,就立刻想起了小学时期上学路上买早点的路边摊,回想起了那份单纯与悠闲。我想写一首关于时间的歌,表达自己音乐道路的点滴感悟。”

  今年30岁的刘胡轶生活在武汉,自1994年进入音乐附中学习作曲后,他用了21年的时间从事作曲,10年专心于幕后工作,曾为许多大型音乐节、电视音乐节目担任编曲。

  “诗中描述了那个淳朴而善良的年代,那些远去的时光和往事,就如老电影一般在脑海反复浮现。”刘胡轶认为,这首歌之所以被大家所喜爱,正是因为木心把大家的思绪带回了当今社会匮乏的那种“慢节奏”中。

  够真诚才贴合诗中情怀

  然而,要为一首现代诗谱曲,对刘胡轶的挑战着实不小。

  “现代诗和普通歌词无论押韵、句式句法都完全不同,音乐旋律上必须倍加小心才能不破坏文字的内涵。木心老师善于用最精炼、最口语化的文字营造出扑面而来的画面感和怀旧感。最后我确定的原则是不炫技、不啰嗦,够真、够诚,用倾诉的语气来创作和演唱我认为是比较贴合的。”

  果然,这首歌一和观众见面,就收获好评如潮。许多观众在网上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动。“绵长细腻,透着人性的质朴和温暖,催泪又暖心。”“整场春晚被《从前慢》唱醉了,回味满满,穿回记忆里的从前。”“回家乡了,就陪着老父亲四处走走,感受感受《从前慢》的旧时光。”

  乐评人耳帝评价《从前慢》“意境美”:“仔细体味‘变得慢’、‘邮件都慢’这两处,散发出的不是旋律的美感,而是文字缓行缓止的音律感。”乐评人爱地人也为它撰写博文:“词也美,曲也美,居然还用了蒙古长调的作曲技巧,一听就知道是科班出身,用蒙古元素达到留白的效果。”

  刘胡轶说,歌曲中他放入《牧歌》的旋律也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因为蒙古长调里蕴含的古朴真挚,正是如今70后、80后普遍向往的状态。”

  木心的高徒陈丹青在听到《从前慢》后也表达了自己的认可。“陈丹青老师和我通话时说,用音乐的方式恰如其分地演绎《从前慢》,赋予了诗作新的内涵,对木心作品的传播是有一定意义的。”

  刘欢本想和刘胡轶一起上春晚

  最终,央视春晚节目组看中了这首原创好歌。记者获悉,今年春晚在挑选节目时新增加了测评环节,在全国5、6个代表性城市,从不同年龄、不同行业的观众中抽样调查,为候选歌曲打分,结果《从前慢》获得了很高的分数。随后节目组再根据歌曲的意境和演唱方式邀请嘉宾来演绎,最终确定了刘欢和郎朗、吕思清的超强阵容。

  但刘欢在早前的微信群访中告诉记者,收到春晚邀请后,他的第一反应是纠结。“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不妥,应该由学员本人来唱,即便需要我露面我可以和学员一起唱。但节目组还是坚持由我独唱。说实话,我纠结了整整一天才答应。虽然演唱学员的好作品是我的荣幸,但如果刘胡轶能上我会更高兴。”

  至于为什么《从前慢》会受到青睐,刘欢觉得:“这首小诗沉静、质朴,很有画面感。现在工作和生活节奏都很快,人心浮躁,这首歌一下子就能打动人的内心,审视自己的脚步。加上刘胡轶的曲也谱得非常出色,和歌词相得益彰。”

  刘胡轶并没有因为自己没有亲自登台演唱而感到遗憾。相反,他认为作品最重要的就是分享。“一首作品在不同艺术家的演绎里,会生长出崭新的姿态,这恰恰就是艺术的魅力所在。春晚版本与我比赛的电声乐队和小提琴伴奏相比,更精致细腻一些,刘欢老师给了这首歌新的生命。”

(来源:深圳特区报)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为民族复兴创造良好人口环境(人民时评)
  2. 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公告
  3. 全国政协委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
  4.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5. 人民网评:要始终坚持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