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专家:明清时压岁钱大多用红绳穿着给孩子

2015年02月25日09:23  来源:钱江晚报
 
原标题:民俗专家:明清时压岁钱大多用红绳穿着给孩子

  关于压岁钱的来历,民间流传着许多版本。记者采访了中国民俗学会理事、民俗专家顾希佳教授,“一般来说,都是风俗习惯在先,传说在后,有不同的版本很正常,不能说哪个版本就是对的,哪个就是错的。”

  既然这样,那不妨把几个传说都晒出来让大家看看吧。

  一说。古时候,有一种小妖叫“祟”。“祟”在大年三十晚上,会出来用手去摸熟睡着的孩子的头,孩子被吓哭,接着变成傻子。

  有一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孩子为心肝宝贝。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拿出八枚铜钱用红纸包着放在孩子的枕头下边,果然吓跑了“祟”。

  还有一说。太古时有一种凶兽叫“年”,隔365日后之夜,就要出来伤人畜、庄稼。大人则燃竹响声驱“年”,用食品安慰小孩,即为“压惊”。后演变为以货币代食物,至宋便有“压惊钱”。

  最早的压岁钱叫厌胜钱。 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这样记载:“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明清时压岁钱大多用红绳串着给孩子。

(来源:钱江晚报)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为民族复兴创造良好人口环境(人民时评)
  2. 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公告
  3. 全国政协委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
  4.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5. 人民网评:要始终坚持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