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复州东北大鼓唯一传承人的坚守

2015年02月26日21:08  来源:中国侨网
 
原标题:通讯:复州东北大鼓唯一传承人的坚守

  中新网大连2月26日电 题:复州东北大鼓唯一传承人的坚守

  作者 杨毅

  一把三弦琴,一面书鼓,一袭素衣,演绎世间百态。这是陈世芳毕生追求的“末流艺术”。

  陈世芳是复州东北大鼓唯一的传承人。出生于1962年的她,是大连复州东北大鼓表演艺术团的团长,也是当地知名的东北大鼓艺人。但这幷没有解开她多年的心结,“一个人坚持了这么多年,哪天我唱不动了,东北大鼓也消失了。”

  东北大鼓是流行于中国东北地区的汉族曲艺鼓书暨鼓曲形式,复州东北大鼓起源于京韵大鼓和山东大鼓,现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作为复州东北大鼓唯一的国家级传承人,一年3000元人民币的津贴,这是陈世芳现在的全部收入。而在没有成为东北大鼓传承人之前,陈世芳在北京经营着一家广告公司,年收入约为30万元人民币。

  “我这么做,完全是受了大姐的影响。”陈世芳说,复州东北大鼓传承人的头衔原本属于大姐陈世群,可是当时大姐已经身患重病,加之又没有徒弟,只有自己还会唱。

  陈世芳的大姐陈世群是以前著名的东北大鼓艺人。“当时只要一说有大姐的演出,剧场里必定爆满。”回忆起东北大鼓的鼎盛时期,陈世芳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

  但这幷不能改变东北大鼓后来一度受到冷落的窘境。舞台上很难看见表演者的身影,舞台下的观众更是稀少。陈世芳坦言,现在懂它的人越来越少,年轻人都不太想学。

  2011年,陈世芳放弃北京的高薪工作,回到老家大连复州开始着手整理流失在民间的复州东北大鼓资料,幷成立复州东北大鼓表演艺术团。同时,开始寻找有潜质的弟子,希望将这门曲艺传承下去。

  然而,收徒弟的事却幷不像陈世芳想得那么简单,整整3年的时间里,她一无所获。出于现实的因素,当地许多年轻人更倾向于到大城市打工。在他们看来,五光十色的都市生活比传唱百年的东北大鼓更有吸引力。

  为了更好地传播复州东北大鼓,当地政府免费为他们提供排练场地,幷不断组织东北大鼓的专场演出,期望以此方式增强复州东北大鼓的生命力。

  但这幷不能消除陈世芳的忧虑,她认为这些依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复州东北大鼓后继无人的问题,“到现在为止,东北大鼓的受众大多是中老年人,想要传承,困难重重。”

  现今已是53岁的陈世芳,除了仍然坚持登台表演外,还常常到社区和文艺团体里进行公益演出和教学活动,目的就是找到合适的传承人。

  “有生之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看到东北大鼓能够重现辉煌。”陈世芳如是说。(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为民族复兴创造良好人口环境(人民时评)
  2. 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公告
  3. 全国政协委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
  4.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5. 人民网评:要始终坚持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