祆教天葬台难得一见 尸体任鹰鹫啄尽尸肉(图)

2015年03月01日08:52  来源:广州日报
 
原标题:祆教天葬台难得一见 尸体任鹰鹫啄尽尸肉(图)

天葬台

  齐东方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汉唐时期考古、历史、文物、美术教学与研究。

  目前,古老的祆教只在伊朗极少的人群中流传。

  设拉子有一座仍在使用中祆教寺庙,有八十多年的历史。这个世所罕见的祆教寺庙几乎没有参观者,正面屋顶有醒目的阿胡拉·马滋达的标志。寺内大厅里陈列着祆教的文献、图像,正中隔着玻璃,可以看到内部祭台,供奉着熊熊燃烧的圣火。圣火对祆教来说至关重要,常年不灭,即便遇到战事,也首先要护送圣火的转移。据说这里的圣火是二世纪火种的延续。

  更难得一见的是雅兹德附近有两座保存完好的祆教天葬台,天葬台或称宁静塔,祆教认为水、火、土都是神圣的,人死后不能污染这些元素,所以要采用天葬。其方式通常在山丘上建天葬台,举葬时,神职人员把尸体移至山顶,任鹰鹫啄尽尸肉,然后将骨架投入天葬台内层的坑穴。天葬台有圆形的围墙,直径约有50米,入口向东方,喻示太阳升起,再一次得活。内部宽敞,中间有一个坑穴,就是放置尸体的地方。当地50年前禁止了天葬,可天葬台和下面神职人员举行各种仪式的房屋还在。

  两处天葬台相距并不远,何时建造无法考证,斑驳的墙面和一些倒塌的墙体说明了年代久远。一位87岁的祆教徒,经常在这里守候,成为与参观者合影的“道具”。

(来源:广州日报)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为民族复兴创造良好人口环境(人民时评)
  2. 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公告
  3. 全国政协委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
  4.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5. 人民网评:要始终坚持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