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昆认为,首先,教育系统应提高对传统文化的深层认识,现在很多学校认为只教教《弟子规》、背背古诗词、学学剪纸等就是国学教育了,没有认识到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应落在“建立中国式人格教育”课程体系,课程的普及不仅要为孩子们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人文基础,引领孩子们追求高尚的品德和高雅的生活,更重要的是要站在民族文化认同和国家文化安全这一高度,重新认识传统文化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地位和作用。
其次,建议以传统文化课程为核心,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小学阶段把传统文化课程设为必修课,用国学课替代现有《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通过调研,许多一线教师认为,自2002年开始进入中小学课堂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沿用至今,其中一些内容已不能完全满足当代教育的需求,课程内容有些在语文、历史、科学等科目中已有出现,教学内容流于泛泛,学科特色不明显。更主要的是,作为中小学阶段的核心德育课程,其学科教学更多地停留在日常行为规范、初步社会认知等基本层面上,没有上升到人格教育和民族文化传承这一战略高度,对于处于黄金学习期的孩子们来说,可谓是令人痛心的学科资源浪费。
最后,姜昆委员还提出,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教材是关键。国家相关部门应统一制定学科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避免各地区盲目研发低水准的教材或违背教育规律自行设置不合理课程,建议在教育部近十年相关传统文化与人格培养课题研究的基础上,以其科研成果为蓝本,由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分别审定和改编,增加地方文化教学内容,帮助各省快速生成标准化又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地方版教材,即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又形成全国百花齐放的课程创新良好局面。
据中国经济为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了解,姜昆委员2013年议案主要内容为“传统文化应进入中小学课堂”,2014年议案主要内容为“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应‘一纲一本’”,已连续三年重点关注传统文化教育。
相关链接:
2012年姜昆委员做客《文化名人访——代表委员谈文化》视频访谈节目
(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