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系统摸清三峡淹没和迁建区文物家底

2015年03月05日17:07  来源:中国侨网
 
原标题:湖北系统摸清三峡淹没和迁建区文物家底

  中新社武汉3月5日电 (张玉水 曹旭峰)记者5日从湖北省文物局和湖北省移民局获悉,据最新出台的一份报告显示,截至目前,湖北三峡淹没库区共出土重要文物标本6万多件,系统摸清了三峡淹没和迁建区文物家底。

  据这份《湖北省长江三峡工程文物保护专项初验报告》显示,湖北省完成三峡淹没区地下文物保护项目223处,勘探面积193.7万平方米和发掘面积45.046万平方米。出土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不同时代、不同文化的陶器、玉器、巴蜀文化铜器、唐宋时期的瓷器等珍贵文物5000多件,重要文物标本6万多件;发掘与复建屈原祠仿古群、巴东狮子包古建筑群、秭归凤凰山古建筑群等42处地面文物。

  该报告还显示,巴东旧县坪遗址的发掘,清理出宋代的官府区、居民区、宗庙区和墓葬区的重要遗迹,首次全面揭露出一个宋代的县城遗址,是中国城镇考古学研究的新突破;楠木园遗址的发掘确立了距今7000年左右的三峡地区最早的农业文化;秭归庙坪遗址发现的新石器龙山时期的文化遗存,确定了新的石家河文化区域类型即峡江庙坪类型;秭归何光嘴、朝天嘴等一批夏商时期的遗存,揭示了巴、蜀、华夏诸部族文化在库区交流的史迹。

  湖北省三峡库区文物保护工作历时十多年,积累了大量的文物保护项目档案和文书档案资料。多名考古专家曾表示,三峡地区一批典型楚文化遗存的发现,廓清了三峡地区历史文化的脉络,对研究楚文化进入三峡地区的时间和楚文化向西扩张及巴、楚文化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约8000年前,巴人先民就进入三峡地区。千百年来,来自东西南北的文化不断在三峡地区碰撞融合,形成了中国最重要的文化长廊。(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为民族复兴创造良好人口环境(人民时评)
  2. 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公告
  3.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4. 全国政协委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
  5. 人民网评:要始终坚持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