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甘肃陇南白马山寨里原生态“闹元宵”(图)

2015年03月06日13:32  来源:中国侨网
 
原标题:探访甘肃陇南白马山寨里原生态“闹元宵”(图)

探访甘肃陇南白马山寨里原生态“闹元宵”(图)

  3月5日至6日,第一届中国(陇南文县)白马人民俗文化旅游节在甘肃文县举行。图为正月十五晚,白马人“迎火把”跳火圈舞。 杨艳敏 摄

图为文县铁楼乡白马人娶亲情景。 杨艳敏 摄

图为白马河边原始的农耕场面,即“二牛抬杠”。 杨艳敏 摄

  中新网甘肃文县3月6日电 (南如卓玛 魏建军 杨艳敏)正月十五元宵节,陇南大山里的白马山寨铁楼乡草河坝村的白马人迎来了数百名游客、记者和客商。白马男女身着华丽的盛装,夹道站在山寨门迎宾。白马人在寨门前搭桌设台,焚香点烛,由请神灵的司仪“朝伟”(白马语)降吉言赠祝福,护佑白马山寨风调雨顺,人畜安宁,五谷丰登。

  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能看见白马河边原始的农耕场面,即“二牛抬杠”。89岁的白马老人曹荣贤告诉记者,远古时期,白马人以狩猎为生,后来慢慢学会了农耕,历经几千年的沧桑巨变。耕作的男人大声唱着号子,迎来河对岸跳群舞的白马姑娘侧耳倾听。

  白马人又称白马藏族,是古代氐人后裔,主要生活在甘肃文县铁楼藏族乡白马河流域和四川平武县、九寨沟县境内,人口约2万人。由于深藏在陇南大山深处,铁楼乡白马村落保留着古朴原生态的氐人遗风,有游猎习俗,及对自然的崇拜和图腾崇拜。

  在河边的大树下,22岁的白马姑娘杨建花和村里其他年轻男女合唱白马情歌。“高山劈柴刀对刀,河坝杨柳梢对梢,斧头劈了干树,活要缠来死要缠,一心缠在你跟前....。.”白马男女用白马语齐声欢唱着。杨建华告诉记者,每年的元宵节这一天,在外打工的人、嫁出去的姑娘都回到这山寨里“闹元宵”,白马歌曲有酒歌、劳动歌、休闲歌、祭祀歌、婚嫁歌,谈恋爱时则唱情歌。

  当日,最令人震撼的是“池哥昼”祭祀活动。古朴、彪悍的舞姿,“池哥”人人头戴青面獠牙,插有锦鸡翎的木雕彩绘山神面具,翻穿羊皮袄,背负一串铜铃,足蹬牛皮靴,左手持宝剑,右手握用牛尾刷制作的拂尘,形象凶猛恐怖,舞步遒劲粗犷,具有浓郁的原始意味。曹荣贤说,池哥昼祭祀活动旨在驱赶晦气,充满了神秘的宗教气氛,是集“舞、歌、乐”为一体的民族民间艺术。目前,池哥昼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记者随着白马人群走进一个大场子,只见里面燃烧着篝火,一群白马汉子在敲羊皮扇鼓舞,即俗称的“传老爷”。56岁的白马人沙嘎帽技艺传承人曹建介绍,“传老爷”是白马人纪念先祖的一种祭祀活动,一般有劳拜和几位师傅手拿羊皮鼓,围城一圈中间点起香和蜡烛边唱边跳用歌声祈祷和感动先祖保佑全家。

  在山寨的阁楼上,也有白马老爷爷在给一群白马小孩子讲《白马皇帝—啊呢嘎萨》的故事的一个场景。啊呢嘎萨是白马人心中的大英雄,英俊潇洒、机智、正义勇敢,类似于藏区传说中的格萨尔王。

  当日,记者还在白马山寨看到了竹编、草编、石器制作、手工刺绣、手工木雕等白马人手工制作工艺。

  夜幕降临,白马山寨进入了一个狂欢的夜晚,当“迎火把”队伍到来后,好客的白马人邀请大家跳起了“火圈舞”,一起开怀的唱歌,尽情的欢跳。(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为民族复兴创造良好人口环境(人民时评)
  2. 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公告
  3.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4. 全国政协委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
  5. 人民网评:要始终坚持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