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宗亲文化 衔接同姓互助的精神纽带

2015年03月07日15:28  来源:中国侨网
 
原标题:中华宗亲文化 衔接同姓互助的精神纽带

  中新网合肥3月7日电 题:中华宗亲文化衔接同姓互助的精神纽带

  作者成展鹏赵强

  宗亲,指同宗的亲属。语出《吕氏春秋·大乐》:“故能以一听政者,乐君臣,和远近,说黔首,合宗亲。”它是我国古代亲属分类之一。

  中国社会自古以来就有“认祖归宗”的说法,如今越来越多的国人对于寻根溯源日趋渐热。宗亲会的存在,可以让更多的人溯源,并且可以通过彼此的线索,丰富家谱,甚至是重新恢复家谱,中华单氏宗亲联谊会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7日,中华单氏宗亲联谊会秘书长单浩东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他祖籍在安徽省固镇县湖沟镇,如今在合肥市肥东县开了一家食品企业。“独自在外打拼不易,必须要抱团取暖,宗亲会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互助式家族组织。”

  “当初成立中华单氏宗亲会的初衷,是为了帮助单姓困难家庭,姓单的在全国来说本来家很少。”单浩东回忆,2013年12月在合肥举办首届中国合肥包公文化论坛,感觉效果非常好,同姓朋友建议成立单氏宗亲会,目的就是同姓互助。于是在同年的12月28日单浩东成立了中华单氏宗亲会和单氏基金会,去年该基金共出资400万救助单姓困难群体和个人。

  中华单氏宗亲联谊会安徽分会会长刘正宗希望,单氏家族要进一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宗亲交流沟通,自立自强、艰苦创业,多出人才,与全国人民一道,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伟大中国梦,贡献家族的智慧和力量。

  民俗学专家曹保明说,宗亲会的陆续建立及对家谱的收集和完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过程,这个过程能更好地凝聚一个民族的情感,是一个家族最好的文化记忆。这应该是我们需要强调的,不忘祖先。家族到一起,对于家谱进行隆重的收集和整理,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积淀,不只是汉族,包括满族等少数民族,在过去都有着对于家谱的保护和传承,这是一种很好的文化的传播方式。

  近年来,海外宗亲会馆领导对宗亲会也大胆地进行了一些改革,如通过联合扩大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性的组织。一些宗亲会也依靠雄厚财力新建会馆大厦,成立青年会、妇女会等团体,以吸引年轻的华人后裔参加。

  原新加坡黄鼎昌总统曾说:“20世纪80年代成立了宗乡总会后,许多会馆都积极致力于推动与发扬华族传统文化,开展了许多宗乡会馆团体活动,吸引了一批批年轻人,也引来了不少年轻有为的才俊,为宗乡团体带来了新的希望、新的气象。”

  当前,由宗亲会牵头的宗亲活动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许多海外、台湾地区的宗亲会陆续回大陆寻根谒祖和敦睦访问,同时支持大陆的公益事业。这在大陆一些人中引起了反响,并激发了大陆对宗族——姓氏文化研究的热情。(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为民族复兴创造良好人口环境(人民时评)
  2. 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公告
  3.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4. 全国政协委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
  5. 人民网评:要始终坚持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