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9日讯(记者 魏金金)从改革开放初期招商引资到今天积极拓展海外投资,作为投资大国,中国的产业投资战略已越来具市场考验能力。虽然我国的乳品行业备受争议,但在国际化投资的布局中,同样不乏它的身影。那么,在国家大力支持本土企业走出去的时代背景之下,民族乳企究竟怎样做才能更好地走出国门,打开国外市场?3月9日下午,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景海做客《中经在线访谈特别节目——聚焦2015两会》节目,在访谈过程中,王景海坦诚,虽然中国的乳品打入国际市场成本很大,但是我们有能力。
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景海做客《中经在线访谈特别节目——聚焦2015两会》。裴小阁/摄
据悉,自2007纳斯达克上市之后,圣元奶粉作为国内知名的本土乳企就已踏上了国际化进程道路,2012年,与法国索迪亚集团正式签署建厂协议,创新地开辟了“整合全球优质资源”的模式。同样在2007年,三元食品股份限公司首次实现对洪都拉斯、布基纳法索、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出口百吨全脂奶粉,更是在客观上标志者着国产乳制品走出国门,开始积极参与市场竞争。
在被问及“乳企怎么才能更好地打开国外市场”这一问题时,王景海分析,就当前我国庞大的市场消费能力与繁荣的消费环境而言,国外很多企业都在积极地向13亿国人产品倾斜。“我们也在考虑,正在谈合作,也要走出去,但是中国的乳品要想向国际迈出去这个成本是很强的。”王景海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从国际乳制品的行业环境来看,整个13亿的消费群体成了境外国乳品生产国的倾销市场。客观来讲,中国民族乳企迎接的挑战是很艰巨的。“但我们也不能固守在这块土地上,因为总要发展,所以我们现在也在和国外企业谈合作,也在收购牧场,国内几个大的企业在澳大利亚、新西兰也都有了(自己的)企业”,对于当前我国本土乳企走出去的情况,王景海这样介绍到。
国外奶源的市场价格低于国内奶价已成业内共识,这种价格差带来的先天竞争优势在客观上促使现在的民族乳企比以往更注重产品的质量问题。“因为国外的成本比我们低,你要想把国内的产品推广到国际上去,这个是有困难的”王景海提到,国产奶粉之前按照每年一两万吨的标准一直销往非洲,三聚氰氨之后被迫叫停,国外对我国乳制品的不信任,对于民族乳企而言是个沉重的打击。
就当前我国乳制品的质量标准能否打开国外市场这一现实问题时,王景海给了中国经济网记者一个肯定而有力的答复,“现在质量自信,我们已经心里有底了,中低产品进入不到国际市场,但我们中高产品跟国际市场的竞争完全有这个能力”。
(来源:中国经济网)